新闻背景
哈尔滨是一座因冰雪而享誉世界的城市,然而近年来,这座城市“冰雪老大”的地位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竞争。近日,哈市规划部门提出了创新冰雪项目的系列规划,意在让哈尔滨“冰雪”这张名片更享誉国内外,让“冰雪老大”这把交椅坐得更实。
规划冰雪项目“创新”
为了全面提升哈尔滨冰雪景观的艺术性、文化性,强化魅力冰城印象,近日,哈市规划部门以创新冰雪项目策划为重点,策划了一系列冰雪项目。
在哈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近期冰雪规划前景:
景象一:在太阳岛西区建设冰雪大世界四季园,冬季仍以冰雪景区、景点为主体,夏季通过自然景观、规划的冰雪博物馆、雪花公园等实体建筑和环境设施,建成全国最大的四季冰雪乐园。
景象二:在群力新区建设世界寒地景观公园,园内景观绿化以寒地特色植物为主,配套建设冬季室内植物园,寒地建筑及民俗展馆等项目,形成世界最大的北方主题公园博览城。
景象三:在爱建新城内建设国际冰雪艺术馆,利用声光电技术在室内展现冰雪景观,延长冰雪展示时间,增加冰雪文化展示,建成全国最为先进的以冰雪为主题的艺术馆。
据哈市规划设计院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这些创新冰雪项目的规划,主要是为了解决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冰雪室内展馆等实体建筑和冰雪主题公园等环境设施的建设,延长冰雪活动时间,突破季节性限制。二是通过建设具有寒地特色的建筑、民俗展馆、室内植物园等,展示宣传地方文化和冰雪文化,提升冰雪景观艺术性。三是通过建设一批创新的冰雪项目,组成集冰雪观光、运动、体验多种功能的精品冰雪游览线路,增加冰雪活动体验场地,提高人气和城市活力。
现状挑战机遇并存
据哈市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哈尔滨的“冰城”美誉闻名世界,冬季以冰雪节为代表的冰雪观赏、游乐、运动等活动丰富多样,但其不足也日益显现:冰雪展示项目的文化内涵不足,缺乏大众参与性的体验活动,并受季节的时限影响,展示时间较短。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哈尔滨冰雪品牌的进一步提升。
哈市规划部门近期策划了一系列创新的冰雪项目。通过一批创新的冰雪项目,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精品冰雪游览线路,包括建设全国最长的电动冰橇体验廊道、最长的溜冰廊道、最大的室外滑冰场、松花江汽车冰雪越野体验区等项目,打造世界最著名的“冰城雪韵,魅力城市”。
哈尔滨市社科院旅游发展研究所所长王晶认为,目前哈尔滨冰雪旅游的发展现状呈现了如下特点:国际冰雪节具有了知名度较高的国际品牌形象;旅游产品冰雪联动,渐成系列,冰雪产品发展成熟,滑雪旅游发展迅速;冰雪旅游产业链初具雏形。但同时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如冰雪旅游市场被竞争者分割的现象日见凸显;冰雪旅游经济效益不理想、产业地位不突出;产品创新能力不强、品牌经营意识差;冰雪旅游管理职能弱,政策支持力度小等等。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会阻碍未来发展速度和效益,延缓冰城形象的提升。
期待打造冰雪旅游大格局
如何在日益激烈的冰雪旅游竞争中再拔头筹呢?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与科技发展所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对于以多元文化结构为特色的哈尔滨来讲,应当把冰雪文化与本地的特色文化,尤其是金源文化、移民文化、红色文化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出哈尔滨冰雪旅游的特性和个性;还要进一步提升人性化服务。与此同时,哈尔滨应构建完善冰雪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冰雪产业,特别应当延伸冰雪旅游产业的产业链条。如研究和生产滑雪服装、器具、索道、造雪和压雪设备、旅游纪念品、防寒保温等产品,使冰雪旅游进一步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
王晶则建议,哈尔滨的冰雪旅游必须选择合理的发展路径。首先应当对全市主要景区(景点)、滑雪场等进行有效整合,筹建以具有重大辐射力和牵动力的太阳岛冰雪文化基地为核心项目,形成一个有序发展、配置合理的冰雪旅游大格局,同时采取高投入的整体形象促销战略。第二,提高冰雪节庆活动及冰雪旅游的国际化水平,应当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冬季城市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加强与东北亚国家,尤其是日本和韩国的交流与合作。第三,调动本地居民参与到冰雪旅游中来,使之成为主力客源。应策划一些公益性的娱乐活动,以此吸引大众在冬季能够走出家门;还应策划一些具有新意和吸引力的参与性、体验性产品,策划一些高水平的国际体育赛事等,以引导消费;同时应在中学、大学中普及开设滑冰课和滑雪课,培育本地潜在的冰雪旅游客源。在这方面,北欧的瑞典和芬兰等国在雪季给学生放一周“滑雪假”的做法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