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2月24日讯 省经委坚持把突出实践特色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狠抓当前工作紧密结合、与正在做的事情紧密结合,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在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
一、全力抓好当前工业运行,确保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实现。紧紧把握前一阶段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及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强生产要素协调,支持重点市(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加快发展,抓好重点项目投达产,加强生产组织和市场开拓等,着力推进全省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1至10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952.4亿元,同比增长13.8%;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827.7亿元,同比增长31.1%,比去年同期加快20.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694.5亿元,同比增长33.7%,利润1200.6亿元,同比增长32.5%。特别是地方工业发展强劲。1至10月份,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2.3亿元,同比增长35.3%;实现利税293.1亿元,同比增长56.6%;实现利润153.8亿元,同比增长64.9%,增幅为73%。在前几个月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攻坚克难,狠抓落实。综合当前发展趋势看,预计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将突破3500亿元,增速在15%以上;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75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实现利税将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利润将突破150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均能创历史最好水平。
二、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省工业经济的影响。针对金融危机对我国从南到北逐步产生的影响和目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在深入石油开采、装备制造、化工、食品、冶金、建材等32户重点骨干企业(这些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利润分别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58.7%、87.6%和93.8%,基本代表了我省工业企业的整体水平)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重点行业及能源、原材料价格变化,着重从产生负面影响和可能带来发展机遇两个方面,对当前及今后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6项应对措施,力求将金融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一是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密切跟踪把握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及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政策建议。二是建立完善生产流通会商机制,组织企业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搞好淡季生产组织及准备工作。三是引导重点骨干企业进一步强化“避险”意识,加大合同兑现,加强在建和拟建投资项目风险评估。四是推进生产企业与原料企业、同类生产企业、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合作,保证原料稳定供应、减少同质化恶性竞争、促进市场稳定,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五是引导企业科学预测和确定年度经营目标,强化精细化管理。六是学习借鉴部分中西部省市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主动与珠三角、长三角搞好对接,大规模、集群化、整体性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避免工业运行出现大的回落,避免影响全省经济发展大局。
三是大力抓好高新技术项目谋划推进工作,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在前段时间拜访国家有关部门专家及院士,深入国内部分兄弟省市有关部门及高新园区和企业,走访省内有关重点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技术中心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本着定产业、定产品、定企业的基础上,初步谋划了4大类13个高新技术项目,即聚乳酸、生物溶剂、生物制药等3个生物工程类项目;数字影像设备、太阳能电池、甲醇燃料电池等3个电子信息类项目;石油石化装备、直升机及复合材料、核电设备、小型燃气轮机、风电设备等5个新型装备项目;甲醇制丙烯、高档石墨产品等2个其他类项目。目前,正在组织有关人员和企业编制工作方案,全力抓好项目推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