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片
东北网12月24日讯 新年将至,同学之间互送一些小礼品,本无可厚非,但如今孩子送礼品越送越贵、互相攀比。”近日,一位中小学生家长对孩子热衷“礼尚往来”的现象表示担忧。
在哈尔滨市某机关工作的王女士说,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最近陆续收到了同学送的新年礼物,有精美的贺卡、漂亮的小挂件,还有价格不菲的芭比娃娃。为了还礼物,王女士和女儿很伤脑筋。
王女士说,女儿说每位送她礼物的同学都要回赠礼物,而且要根据所收到礼物的价格,回赠价格相当的礼物,否则就会被同学认为小气。为此,周末王女士特意带着女儿到商店,选了十几份礼物,花了几百元钱。
记者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互送新年礼物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中小学生认为,送什么样的礼物关系到自己在同学心中的地位和面子,也关系到自己能收到什么样的礼物,所以挑选礼物让他们煞费苦心。“我把这几个月攒下的零花钱全买礼物了。”在哈尔滨市透笼小商品批发市场,初一学生小李告诉记者。前几天,他买了十几张贺卡送给好友,两个好朋友却回送给他平时喜欢的动漫玩具。面对好友送上的“特别礼物”,他决定也要“礼尚往来”,于是把两百元的“积蓄”全拿了出来,准备送给两个好朋友每人一件价格相当的礼物。
“我们支持孩子从小学会交际,但攀比礼物的价格,不但会给家庭造成负担,也让孩子之间的交往变味。”对此,一些家长表示担忧。初四学生家长孙先生说,孩子为了买礼物,透支了几个月的零花钱,甚至把父母送给他的圣诞礼物拿出去送人了。送礼攀比风近年愈演愈烈,一些学生甚至以送昂贵礼物为荣,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记者发现,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相互送礼物越来越注重价格的高低,年级越高礼物越贵。一些学生看到班里其他同学互送礼物,自己也盲目跟风,这样一来,你送我送大家送,渐渐形成了攀比之风。
如何看待中小学生之间互送礼物的现象呢?心理老师高源认为,节日期间,学生之间送一些小礼品增进友谊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能接受的,但一味追求攀比不可取,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前,学生之间也送礼,但都是自己做的,很能体现个性,也很真诚。现在学生有了钱,买来的东西是比自己做的东西好,但却不那么让人感动了。她建议同学们不妨通过自己的双手亲手做一些小礼品,这样的礼品比买来的礼品肯定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