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兑现承诺2008年惠民行动项目已全部完成
2008-12-24 17:26:42 来源:东北网  作者:尤佳 杨尚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24日讯(实习生尤佳 记者杨尚峰)记者从24日下午召开的哈尔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2008年8大方面、60项惠民行动项目现已全面完成。

  在发布会上,据哈尔滨市政府秘书长、首席新闻发言人石嘉兴介绍,这些惠民项目切实解决了一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一是在学有所教方面。安置5.9万名进城务工子女在市区初中、小学就读,资助500名城市低保家庭大学生等,基本避免了因困辍学现象的发生;新建、改造5所中小学校,建设8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优化了农村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是在劳有所得方面。对零就业家庭实行“托底式”安置,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的目标;转移122万农村劳动力,全年实现劳务收入70.4亿元,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均创收5833元。

  三是在病有所医方面。新建、改扩建了4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善了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设备装备,进一步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降低医疗保险住院起付标准和个人负担比例,提高了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标准;全市共有344.09万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04%,为91万余名参合农民补偿医药费1.7亿元,参合农民受益程度得到较大程度提高。

  四是在老有所养方面。整合建成并投入使用20所农村敬老院,进一步提高了“五保”供养工作水平;对65岁以上的生活困难独居老人,采取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全市已有3575人得到救助,发放救助金160万元,解决了独居老人生活的实际困难。

  五是在住有所居方面。完成棚户区拆迁13个项目,拆迁净地面积237万平方米,占三年需拆迁总任务的41.6%,创造了哈尔滨市建设史上拆迁改造规模最大、用时最短、补偿政策惠民程度最高、拆迁过程最稳定的佳绩;新建、改造农房371.7万平方米,超计划2.7倍,优化了农村空间结构和居住用地布局,促进了村屯统筹规划和综合开发,提高了农村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亮点;为5355户居民落实了廉租住房或租金补贴,使市区已核定的现有人均住房使用面积8平方米以下的低保廉租户全部得到解决。

  六是在弱有所保方面。出台了《哈尔滨市城市低收入困难家庭认定暂行规定》,对3795名低收入困难家庭中70周岁以上老年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重度残疾人实施救助,每人每月补助50元生活费;为6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脱盲率达96%以上,脱残率达90%以上;免费治疗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为哈尔滨市贫困家庭先心病患者节约300万元治疗费用。

  七是在便民服务方面。实行全市户口迁移“一站式”服务,简化了办事程序和办事手续;建设110个农家书屋和100个农村阅报栏,使33万农民受益,解决了农民读书看报难的问题,为广大农民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平台。

  八是在宜居环境方面。安装“监控眼”36510处,发挥了震慑犯罪、为侦破案件及时提供有效线索的积极作用,固定证据300余条,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余起;改造建设了556个居民庭院,其中精品标准庭院、景观标准庭院分别达到115个和214个,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投入使用48台大型垃圾压缩车,改变了落后的作业方式,使哈尔滨市中心区域垃圾收集、运输实现了密闭化和清洁化的目标,为建设干净城市提供了保障;开工建设农村公路3213公里,竣工通车2774.4公里,均超计划1倍多,使哈尔滨市农村水泥公路通村率达到77%,为哈尔滨市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交通运输保障。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