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科教
搜 索
改革开放三十年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实现大众化
2008-12-30 21:31:16 来源:东北网  作者:李笑冰 朱丹钰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2月30日讯 (李笑冰 记者 朱丹钰) 改革开放30年来,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结构日趋完善,办学效益日益提升,办学质量稳步提高,服务社会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后,我省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布局优化、结构合理、学科齐全、具有龙江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成为我省历史上高等教育发展最快、最好的重要时期。1998年至2005年间高等教育对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1.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全国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实验教学中心、教学名师、研究生规模和学位授权增长水平均居全国前列。

  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普通高校由1978年的24所,发展到2007年的68所;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由1978年的3.3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63.5万人,是1978年的19.2倍;普通高校招生由1978年的1.32万人发展到2007年的19.58万人,是1978年的14.83倍;普通高等教育年毕业生由1978年的6067人增加到2007年的14.89万人,是1978年的24.5倍;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和在校生2007年分别为62936人和162732人,分别是1977年的8.5倍和19.5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1978年的1.27%上升到2007年的26.78%;平均每万人口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为166人,基本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

  从布局结构来看,截止2007年,我省有普通高校68所(其中本科25所、高职高专43所),独立学院9所(不计校数),民办的其他高等教育机构51所,成人高校26所,普通高等教育地市级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政府、企业和个人积极兴办高等教育,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高校布局与我省产业布局基本吻合,哈大齐工业走廊聚集了49所高校,占全省高校的77.92%,形成了以哈尔滨为中心,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四市呼应,13个地市全部设有高等院校的合理布局,构建了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

  办学条件逐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1978年,我省高校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办学规模小,办学层次低,基础设施、办学条件相当有限。随着高等教育在校生数量的增加,我省高等学校各项办学条件也得到了明显改善。1991年,全省42所普通高校共占地128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37.6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65.9万平方米,藏书量1244万册。全省高校固定资产总值13.5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24484.2万元。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到2007年,全省68所普通高校占地面积达到5227.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048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1O12.5万平方米,藏书量增长到4975.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达到307.2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596009.3万元。高等教育资源大幅度增加,有效保证了扩招后的高等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我省及时开展了普通高校发展定位论证工作,引导高校将发展重点转移到优化结构和提高质量上来。实施了高等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3年以来全省共建设省级重点专业203个,国家特色专业46个;建设省级精品课程385门、国家级52门;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7个,国家级5个;评选省级教学名师奖149名、国家级19名;分别列全国第10位、第10位、第5位、第6位。建设省级教学团队7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2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建设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4所,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10所。全省普通高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从76%提高到90%。

  研究生教育迅速发展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加强

  1978年,我省在校研究生只有350人,“十五”期间,研究生招生规模持续扩大,2007年我省培养研究生单位达到25个(含8个科研单位),共招生15125人(其中博士生2092人),是1978年的43.2倍;在校生46109人(其中博士生8790人),是1978年的131.7倍;毕业生11679人(其中博士生1378人)。研究生教育规模列全国第9位。30年间,累计向社会输送了近6.6万名研究生,为我省及国家建设提供了大量高精尖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共进行了十批学位授权审核,我省从第一批的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3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增加到第十批的4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10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基本覆盖了除军事学以外的所有学科门类。我省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由第一批的5家增加到第十批的13家(其中高校12家),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由第一批的10家增加到第十批的25家(其中高校17家),一级学科博士点由第一批的4个增加到第十批的4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由26个增加到107个,我省学位授权规模增长水平列全国第9位。我省有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单位13个,专业学位种类由2002年的8个增加到2007年的13个。目前已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结构和布局比较合理的学位授权体系。

  省级重点学科从1986年的38个增加到2007年的26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从1988年的4个二级学科增加到2007年的14个一级学科,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我省在全国的总排名由原来的第10名跃居到第6名。重点学科科研能力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科研经费达7亿元,获国家及省部级奖511项(其中获国家三大奖二等奖12项),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达到2206篇。

责任编辑: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