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密山市长林子村边防警务室成了农民家门口的图书屋
2009-01-03 18:26:32 来源:东北网  作者:高学德 记者 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1月3日讯 (高学德 记者 邵奇) “金屋、银屋,不如警务室的书屋!”常唠这句实嗑的是55岁的黑龙江省兴凯湖渔民马景山。如今,他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一个地方是村里警务室的爱民书屋。而在几年前,他很少到村里的边防警务室,更不知道图书室里有种类繁多的图书。

  是建在家门口的长林子村警务室让他发生了改变。“以前去警务室干什么啊!现在家门口的警务室有了爱民书屋,有时间我就来看看书。”马景山说,“警务室的爱民书屋让我增长了知识,也获取了很多信息。我常把看到的学到的应用到养鱼生产中,很管用。”

  2007年7月,密山市白泡子乡长林子村边防警务室爱民书屋正式建成。这个爱民书屋使用面积15平方米,藏书3000余册,期刊、报纸数十种,全年365天向村民免费提供借阅服务。第一家警务室爱民书屋的建立拉开了密山市边防大队新型警务工作的新格局,其他警务室爱民书屋随后陆续揭牌,到今年年底,密山市边防大队各边防派出所警务室爱民书屋已达到15个。这些爱民书屋是在该大队实施爱民固边战略中依托警务室相继建成的。

  2007年6月,密山边防大队经过调研发现,边防警务室虽然建在了农民的家门口,但农民一般没有事情需要民警帮助时,他们不会来警务室,怎样才能让农民把建在他们家门口的警务室当做邻家,时常来串串门、唠唠嗑,还能学到科学知识呢?调研发现,农民缺乏科普知识和致富信息,如果将警务室再融入图书室的功能,在警务室建起爱民书屋,为农民提供各类书籍,一定能够吸引农民来到警务室读书,拉近警民感情。于是,这个大队提出了利用布局合理、遍布社区和农村的警务室建设爱民书屋的方案,方便村民阅读致富书籍。警务室爱民书屋建成后,还在网上做到了与市图书馆资源共享,村民可以在警务室爱民书屋享受全市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

  “由于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各种低俗和无聊的文化乘虚而入,导致农村治安状况较差。我们多方争取支持,并结合实际自主创新,利用警务室建设爱民书屋,在农村‘种植文化’,不断丰富村民文娱生活,引导村民摒弃陋习,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农村处处洋溢欢乐和谐的氛围,各类案件同比明显下降。可以说,这爱民书屋是我们边防官兵凝聚人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大‘法宝’。”密山边防大队大队长代海涛说。

  记者在密山市二人班乡爱国村警务室和知一镇加和村警务室采访时看到,这里爱民书屋座位利用率很高,读者都是本村的村民。知一镇村民王明君说,他很喜欢这个图书馆,最喜欢看这里的养殖书,农闲时,他经常来图书屋看一会儿书,学习养殖知识,今年自己养的貉狐出栏300余只,纯收入2万余元。

  密山边防大队政委张玉江说,2008年,密山市的警务室图书屋已接待农民读者151489人次,流通图书7507册次,这的大多村民以前从不经常光临警务室,也没有机会无偿阅读到这么多图书。正是警务室爱民书屋让村民再次有了读到这么多书的机会,这种普惠农民的新型警务文化服务体系培育出了大量农民读者群,在全密山农村营造出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一天劳累,闲来无事,喝酒打牌,看看电视,倒头便睡,这是我们以前生活的真实写照。”农民马春军说,“现在我们农闲时到警务室爱民书屋,看看报、读读书,学了知识,提高了素质,闹事的少了,治安自然好了。”

  维护边境地区良好的农村治安环境,仅靠公安边防部门单纯的治安管理是远远不够的,从“种植文化”入手,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来突破农村治安管理工作瓶颈,为村民们奉上了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从而实现农村治安的稳定。这是密山市的警务室爱民书屋给我们的启示。

责任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