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5日讯 元旦将至,学生们的贺年卡也“漫天飞舞”。对此,老师、家长看法迥异、褒贬不一。
不知从何时起,临近新年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个不成文的惯例---学生之间互赠贺年卡,他们希望用贺年卡表达自己对老师、同学的感谢和祝福。记者在百花园小商品市场看到,各式贺卡品种繁多、样式各异、琳琅满目。一间档口经营的普通贺卡一般在1元至1.5元之间;古朴典雅烫金包装类贺卡价格都要5元以上;使用微型电池、声光电俱备的高档贺卡则更贵。另一间档口卖的贺卡则很搞怪另类,如有的贺卡印着夜光骷髅头,打开以后还会发出好几种恐怖的声音。柜台前不时有学生模样的青少年驻足、选购,看起来生意挺不错。
孩子们送来送去的挺高兴,可家长们的心情却各有酸甜苦辣。张女士最近心很烦,原因无他,就是因为上初中的儿子接二连三地接到一些包装精美、语言暧昧的贺卡。看着一行行娟秀的字体和明显是女孩的署名,担心孩子早恋的她不由得绷紧了神经。张女士说:“我倒是真想不紧张,可那卡片上印刷的情啊、爱啊什么的话,能不让人紧张吗?现在孩子都早熟,这要是耽误了学习可咋整!这贺年卡也是的,中国的语言多丰富,印点啥不好,偏印这些让人想入非非的词儿。”黄先生倒是不担心自己的儿子早恋,因为自家小宝才小学三年级,可他同样也为这贺卡犯愁,原因是这贺卡太好玩,儿子上课期间玩贺卡被老师没收了。好多贺卡不但色彩艳丽、立体感强而且要声有声要亮儿有亮儿,就是大人见了也禁不住想看看。黄先生说:“这东西到了小孩子手里,他们要是不分心才怪了!我小时候的贺年卡也就是一张硬纸片而已,哪象现在这样新奇啊!”由于新年和圣诞节相邻,林女士的女儿小丽不但收到了三十多张贺卡,还收到了二十多个平安果。几年前林女士和丈夫带着小丽从外县搬到市里,丈夫和自己都在打工,日子过得并不宽裕。女儿收到这些贺卡、平安果后坚持要回送同学,为了不让女儿伤心、不让同学笑话,林女士从生活费中拿出几十元买了相应的物品回送。“这钱,够我们家改善一次生活、吃一次排骨了。”林女士说。李先生却和大家的观点不同,他认为人最珍贵的就是学生时代,这段友谊最真诚。送送贺卡挺好的,他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贺年卡,现在老同学见面也分外亲。一位中学的班主任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侯差不多是她带多少个学生就接到多少张贺年卡顺便捎带几十个平安果。她不太赞成贺卡满天飞,因为这个时侯就要期末考试了,最好不要分心;搞怪类的贺卡也会分散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如果要是相互攀比就更不该了。
小小一张贺年卡,折射的是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的日益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