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记者从工商、消协等部门了解到,年夜饭的饮食卫生以及酒店的服务问题常常成为节后投诉热点。为此,消协提醒消费者,年夜饭预订谨防商家设置的陷阱。
春节临近,“年夜饭”预订异常火爆,价格大多集中在380元到680元不等。许多消费者以为花了大价钱就能吃到称心如意的年夜饭了,记者从工商、消协等部门了解到,年夜饭的饮食卫生以及酒店的服务问题常常成为节后投诉热点。为此,消协提醒消费者,年夜饭预订谨防商家设置的陷阱。
陷阱一:部分“鲜”货不鲜
目前我市有不少饭店已经开始储备水产,“大年夜,饭店出去采购新鲜水产,成本就高,现在一斤可能只有20至30元,到了除夕前后就要70至80元/斤。因此一些有冷库的饭店都会事先储存大量的水产。同时,包括鸡、鸭、肉,甚至是蔬菜,商家都有各自“保鲜”的小动作。提前把鸡鸭冰冻,把蔬菜浸泡在药水里,目的就是“保鲜”。
陷阱二:原料缺斤少两
“年夜饭的餐桌上,短斤少两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市一位业内人士给记者举个例子:菜单上是整鸡,端上来的鸡却缺胳膊少腿。还有“水煮鱼”里边,配料豆芽、粉条、白菜多而主料鱼少。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消费者是区别不出来的。同样是8荤4素,很难察觉分量上的细微差别。
陷阱三:巧立名目收费繁多
一些酒楼在消费者预定年夜饭时没有说明具体收费情况,而在消费者实际就餐消费时巧立名目收费,一杯茶、一块热毛巾、一包餐巾纸,或许还有一小盘花生、酱黄豆之类的开胃菜都要消费者掏腰包。
陷阱四:菜名上面做文章
春节时店家赚钱心切,大部分饭店推出的年夜饭是事先准备好的菜单。绝大部分菜名好听,但吃起来就是另一回事了。比如提前预定时,将黄豆芽说成如意菜,小青菜加几个蘑菇说成安乐菜,虽然只是换个名字,但菜的价格却比荤菜还贵。消费者在预定时往往只注意菜名,普通菜也就在“讨口彩”声中悄悄涨起了价,顾客吃了哑巴亏。
为此,市消协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些窍门,帮助市民明明白白消费年夜饭。
首先,消费者在预定年夜饭时,最好选择有一定信誉度的酒店或饭店,要看清对方的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其次,明确收费标准。消费者在选择好酒店和质量、价格标准后,要了解酒店推出的年夜饭的标准、是否还有其他服务和收费项目。另外,消费者还要索要消费清单,一定要养成“先看账单,后结账”的良好习惯,清单上应写明菜肴、点心、酒类、饮料、水果等项目的品名、数量、价格和合计金额。最后,消费者要保存好预定票据和书面约定,以便在权益受损时据此投诉,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