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1月15日讯 记者日前从哈尔滨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哈尔滨市共有各类“青年自组织”上百个,大部分“青年自组织”是以网络为平台,或通过QQ群、或通过论坛的形式组织起来的青年群体,他们已经逐渐成为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
零下二十度热情不减
1月2日,元旦小长假,当很多市民还在享受着睡懒觉的惬意时,江北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已经穿上了最厚实的衣服,来到位于南岗区建设街的广场,参加“迎大冬创无痰迹哈尔滨”宣传活动。
上午10时,记者来到南岗区建设街步行街,自强志愿社团的30几位群友已经拉开了条幅,摆好了签名笔。团长李自强是一名17岁的高中生,他说,社团目前有300多名成员,大多通过网络通知活动。寒风中记者跟随着这些年轻人,向过往行人宣传着“维护家乡环境人人有则”,“请您为大冬会尽一份责任”。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下,在室外站着不到20分钟,就感到全身“冻透了”,志愿者们轮流进附近的商店去暖和暖和。
现代媒介传递爱心
记者从市志愿者协会了解到,近一年来,哈尔滨市组织一些志愿者服务活动,总有一些并没有注册的“编外志愿者”也来参加。
“钢七连黑龙江排”是一群标准的“许三多迷”的QQ群,“排长”小冯说,平日里有公益爱心活动直接在“群公告”里公布,以完全自愿的形式,大家可以根据自己能力的大小捐款,把爱心款直接打到公用存折里,捐款当天,拿存折的人和知道密码的人一起去银行取钱。账目公开、捐赠透明,既让大家感觉到平等和信任,也增加了群里活动的公信力。
多种爱心表达形式
“其实当代很多青年并不是缺少爱心,而是缺少更多表达爱心的形式。”某爱心论坛里的网友阿蒙如是说。每次论坛里组织大家参加公益活动,场面都特别热烈。
阳光坊俱乐部是以哈尔滨市年轻白领为主成立的论坛和QQ群,目前有成员近800人。群主高峰告诉记者,除了群友们自发资助了两名春蕾女童,还组织义拍活动,为了资助春蕾女童完成学业,一些群友拍下的物品根本不是自己需要的。
娱己助人让人踏实
“奉献爱心的形式本来就是多样化的,爱心是人人都能做的,哪怕只是身边的小事。”目前一些以网络为基础性联系手段的俱乐部、车友会等‘青年自组织’,在组织自助游时,也开始帮助一些有困难的群体。
爱卡车友会成立之初,是为了让更多私家车主有个交流心得的平台,几年来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为了资助贫困儿童想了不少点子,累计捐款8万余元。版主排风表示,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他们开着车都会把受资助的宾县满井乡23名贫困儿童接到哈市来过“六一”,带着孩子们吃肯德基、参观科技馆、逛大学城,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还帮助了别人,让大家心里很踏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