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科教·就业  >  就业
搜 索
哈工大一学生20分钟内编故事 当“编剧”求职成功
2009-02-04 09:42:50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王伟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4日讯 梅兰芳、抄底、通用汽车、毛选、中国男足,根据这几个词限时20分钟编演一出话剧,并保证小组成员每人承担的台词数量大致相同。面试中,遇到这样的题目怎么在小组中争取表现?2日,哈工大应届毕业生邢伟业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面试经历。

  “第二次面试的最后一关为‘群面’。我们小组共7个人,第一道题目就是每人抽一个词,然后在20分钟内根据这些词编演成话剧。小组每个人的台词数量还要大致相同。”哈工大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07级硕士研究生邢伟业说。当时小组抽到了梅兰芳、抄底、通用汽车、毛选、中国男足等没有任何关联的7个词。邢伟业根据7个词首先想出了整个故事的框架,在小组中扮演了编剧的角色。

  “我们将故事发生的地点选在了正在上映《梅兰芳》的电影院,人物包括影院的售票员、保安、两个小偷、一名猎头、一名高管和一名警察。两个小偷将接头地点定在电影院,猎头和高管的见面地点也选在这里。双方相认的标志都是一人拿毛选、一人拿报纸,接头暗号为毛选中相同的一句话。结果双方说对暗号却认错了人,发生了一段啼笑皆非的闹剧。猎头和高管分别报警,警察赶到抓走小偷。小组里有3人来自清华、2人来自上海交大、1人来自复旦,都非常优秀,很快就完善内容和细节。”

  在接下来的面试官提问环节,面试官要求这群理工科学生谈谈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管理培训生经过三年的轮岗培训后,将向管理层发展,不仅对专业知识有要求,也要具备一定的表达、文字、协调等能力。”在回答提问时,邢伟业充满自信。因为他曾在哈市南岗区北宣桥社区担任过一年文明办副主任,这段经历对他提高表达、文字和协调能力有着不小的帮助。

  哈工大招生就业处副处长田振辉说:“群体面试最能体现求职者的素质。不少求职者觉得自己在‘群面’中一直处于小组的主导地位,不知道为什么最终被淘汰。其实面试官会针对岗位需要来观察小组成员的表现。完全以个人意志主导小组的求职者可能会犯错误。在‘群面’时,没有优秀,只有适合。建议求职者针对应聘岗位需要在‘群面’中突出相符合的性格、能力和素质。”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