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委会工作人员紧张忙碌
东北网2月4日讯 世界顶级短道选手在42秒内就能掠过500米的冰面,即便是50公里的越野滑雪,耗时也不会超过三个小时。对于运动员们来说,大冬会之战将浓缩在分秒之内,刹那就能计算出自己的成败。
然而,在哈尔滨第24届大学生冬季运动会还有15天就拉开序幕的时候,有一批人已经战斗了几百天。对他们来讲,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甚至没有对手的战斗,只有滴答的时钟记录着他们的冲刺速度。这批人中就有大冬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的工作人员。
一纸调令聚群英
3日一大早,大冬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就呈现一派热闹景象,有改写当天新闻发布会稿件的,有接待外地媒体记者电话问询的,更有搬桌子、拆卸电脑的……可别误会,这是宣传部下属的对外宣传处、新闻中心人员在为迁入新办公地点做准备——他们将告别战斗了近半年的大冬会组委会,进驻新巴黎大酒店的新闻中心。他们知道,这也意味着自己将被正式地推上了大冬会战场的最前沿——面对的是来自世界以及祖国各地的新闻记者的检阅。
为了筹备大冬会,组委会早在去年就向省城各单位发出了调集人员的函,随后,来自黑龙江日报、省电视台、光明日报驻黑龙江记者站、广播电台等单位的人员齐聚一堂,开始为这个世界性的赛事忙碌。对于大冬会组委会的这一纸工作函,在我省意味着最高级别的调令,在各处都是一路绿灯。
被调到大冬会组委会后,大家都变成了清一色的劳动力。这不,宣传部的人员在正月初四就被要求上班,为3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做准备。新闻宣传部下设的新闻宣传处处长、来自黑龙江日报的刘大泳就是在2008年9月被征调到组委会的,他掐着指头算着时间说:“我至少要坚持到3月末,把所有的善后工作做好。我们是在和时间赛跑,有太多的事要去协调和处理。”
“阁楼男女”工作狂
黑龙江省体育局共15层楼,但电梯只通到14楼,大冬会组委会的一部分位于顶楼,就是所谓的阁楼。这些个大冬会的“阁楼男女”只能先上电梯再步行爬楼梯。在第15层狭小的空间里,会集了接待、外联、技术等多个部门,尽管工作区域显得有些局促,但是他们干起活来依旧节奏明快、其乐融融。
筹备工作中的任何一件事都被细化了——在一个角落的电话旁,就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本子,随意翻翻,上面记载着每一个打进的电话。其中有一条写着:“2008年12月18日10时40分,北京晚报记者询问媒体记者报名系统填报的事宜。结果:已答复。经手人:杨海娣。”像这样的电话记录每天都有几十条,有的则记录着“尚需请示”。来自光明日报记者站的杨海娣说:“尽管很忙,但是每一个电话都很重要,能够为全国的记者同行服务,我很骄傲。”
新闻宣传处副处长尚颖来自哈尔滨经济广播电台,她在组委会可谓是两线作战,除了要应对每天繁杂的工作,还要在休息时间进行研究生考试的复习。她说:“大冬会将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再辛苦我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考研算是我的一种向上的生活态度吧!今年不成还有明年,但是大冬会可是千载一遇的机会,既锻炼了自己,又为家乡作了贡献。”
有道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尚颖只是在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前几天才集中“磨了磨枪”。走出考场,她笑着说:“感觉还不错,就像咱们筹办大冬会,一切尽在掌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