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加改善生产条件 农业开发“激活”村级发展活力
2009-02-08 09:24:40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宋仕波 常忠宝 马云霄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8日讯 省农业开发办发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优势,因地制宜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农业结构调整,增强了村级发展活力。

  高标准建设示范田

  省农业开发办结合土地治理项目建设,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围绕主导产业,在74个试点村选择68个村建设了高标准千亩示范田,打机电井274眼,修渠道268公里,架设输电线路57公里,购置喷灌设备192台套,修农田道路148公里,造农防林479亩,基本达到了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68处千亩示范田累计使农民增加收入3.2亿元。尚志长营村千亩水稻良种示范园,投资220万元完善基础设施,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实验“黑龙江寒地水稻良种实验示范项目”,年增收600万元。

  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加快

  适应试点村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水稻大棚育秧需要,省农发办共为32个试点村建标准化大棚2240栋。依安新合村是水稻专业村,但育秧大棚设施不足影响了水稻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三年来该村集中建设水稻大棚110栋,并推广新基质育秧技术,保证了5000亩水田育秧需要,水稻年增产400万公斤,同时育秧结束后利用大棚发展蘑菇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同江红旗村采取补贴的方式购置水稻插秧机15台,建水稻育秧大棚48栋。全村水稻全部实现了机械插秧和大棚育秧,改变了该村水稻产量低、机械化作业率低的状况,使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由以往的13000斤提高到15000斤,每户新增收入1000元以上。

  农机装备水平提高

  针对试点村农机保有量不足,特别是缺少大型农机的情况,省农发办在帮建中共为66个村购置农业机械162台套,并组建农机合作社14个。甘南兴华村、绥滨永泰村等建立农机合作社,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不仅满足了本村需求,而且推动了周边村屯机械化生产。农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还促进了村积累增加,拥有合作社的试点村,每年村积累增加10至30万元,增强了村级发展活力。

  [发表评论] 来源:黑龙江新闻网-黑龙江日报作者:编辑:王巍09-02-08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