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0日讯 年前,黑龙江晨报刊发了《年前火药味不及往年浓》的报道,春节期间明显感觉今年哈尔滨市民放鞭炮热情减淡。新春长假过后,记者走访了多个烟花鞭炮销售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销售情况都不是很好。以往春节期间辛苦忙碌的环卫工人和抢着收礼花盒的废品收购人员也都表示,今年鞭炮燃放确实少了许多。
在金融危机影响悄然走近大众的同时,理性的消费观念也正日渐主导人们的生活。
为讨个好彩头,春节时几乎家家都要燃放烟花鞭炮。与往年各大商服、企事业单位争相放鞭炮的热闹场面相比,今年放鞭炮的场面比去年冷清了不少。记者从哈尔滨市鞭炮烟花专营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近几年哈市鞭炮销售量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与10年前相比,如今鞭炮的销售量已降低了近四成。
鞭炮摊床冷冷清清
半数商家降价甩卖
2月1日是大年初七,11时许,记者来到南岗区宣化街上一个烟花鞭炮摊床。摊主刘女士看着冷冷清清的鞭炮摊,愁容满面地说,“照理来说,今天应该是卖礼炮的高峰期,但是到现在还未开张,什么礼炮都没卖出去,卖了这么多年鞭炮,今年是销量最不好的一年。”
与刘女士的摊床相邻的其它三家鞭炮摊上,10万响、20万响、50万响、88万响、100万响礼炮都被放在了显著位置,可是来买的人并不多。为了让鞭炮尽快脱手,摊主们纷纷降价出售鞭炮。拿100万响的礼炮来说,去年这时候卖300块钱,现在已经降到了240块钱。
摊主老王说,宣化街是商服集中的街道,他在这卖了好几年鞭炮,今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上班第一天预示开门红的吉利鞭炮,已从原来的必需品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奢侈品,往年动辄买个50万、100万响的商服,今年只是买盒10万响的礼炮“意思”一下。
道外区北三道街与靖宇街交口的一家鞭炮摊摊主说,鞭炮价格从年初一开始,一降再降,但来买鞭炮的人较往年少了四五成。记者随后问这位摊主,为何不送到指定的免费存储地,等明年再卖个好价钱。摊主无奈地笑了笑说,那还得多花笔运输费用,今年才上了5000多的货,剩下两三箱运一趟还不够油钱呢。
9日,记者在南岗、香坊等十几处烟花鞭炮销售点了解到,半数以上的商家低价出售鞭炮,准备收摊撤市。
居民燃放明显减少
清洁工作轻松多了
2日,从早6时08分开始,道外区的长春街、靖宇街、仁里街等居民聚集地便响起了鞭炮声。冲天的二踢脚、满地披红的大地红……与往年燃放50万响礼炮相比,商家燃放的都是几千响到20万响等价格相对便宜的鞭炮。守候在街上的环卫工人推着车,拿着扫帚等在路旁,见一处燃放完了便赶紧上前清理。“今天是大年初八,往年这一天也是烟花鞭炮燃放的小高峰期,担心工作量大,我们5点就上班了,做好清理大量鞭炮纸屑的准备。但一早晨就清了两三车,还不到去年的一半呢。”
鞭炮垃圾少了,废品收购站里的礼花盒也不多。南岗区宣庆小区一家废品收购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礼花盒的回收比去年减少了至少八成。去年,废品收购站刚一开门就回收了50多个礼花盒,而今年只回收了10多个。
家住红旗小区的卢女士对记者说,记得以前过年,每天早上都会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吵醒,今年,终于可以在零星的鞭炮声中睡到自然醒了。去年大年初一,出单元门口就得走炮屑堆成的“红地毯”,而今年家门口的“红地毯”,不论是从长度来说,还是从“红”度来说,远不及往年“奢华”。不仅年三十当天的火药味淡了,整个过年期间,鞭炮声音明显不及往年响亮。
哈市鞭炮少了四成
燃放愈加趋于理性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个市民后发现,市民在鞭炮上的消费日趋理性化是鞭炮市场日渐萎缩的主要原因。说起鞭炮,35岁的吕先生说,以前没什么娱乐活动,过年时放几挂鞭炮是最过瘾的事儿了。所以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天天盼着过年。一到过年,亲朋好友聚会,孩子们也跟着聚到一起,放鞭炮是免不了的娱乐项目。如今,过年娱乐活动内容多了,休闲、购物、上网、游玩等逐渐冲淡了放鞭炮这一习俗。如今这放鞭炮也就是意思意思。
与市民不燃放烟花的理由不同,商家烟花鞭炮购买力下降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与以往相比,过年燃放烟花鞭炮也就是走走形式。经营汽配厂的闫先生说,做了5年生意了,每年大年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都会放上十几万响的鞭炮。2008年生意不尽如人意,今年春节时只在大年初七开门时放了挂鞭,讨个彩头。
记者从哈尔滨市鞭炮烟花专营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由于目前烟花鞭炮封存工作刚刚开始,今年烟花鞭炮的销售量仍无法统计。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销售的烟花鞭炮约占整个哈市烟花鞭炮市场的70%。通过近几年对公司销售量进行比对后发现,哈市烟花鞭炮的销售量呈逐年递减趋势。1999年的销售量为1100多万,去年销量已降至700多万,10年里已减少了近四成。此外考虑到近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实际的销售量可能下降五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