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10日讯 从“三分天下有其一”到“半壁江山”,近几年,我省畜牧业努力提高其在我省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稳扎稳打地巩固着自己的发展地位。如今,我省畜牧业正在全力“建设畜牧业大省”,中央一号文件必将如一个强有力的助推器,推动我省畜牧业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快更好。对此,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信心满怀。
记者: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畜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这对我省建设畜牧大省、食品工业大省,尤其是奶业、生猪两个规划的实施和完成,有何利好影响?
祖伟: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央及时出台一号文件,大力扶持畜牧业的发展,这对我省畜牧业将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近年来我省畜牧业一直在健康持续发展,特别是去年,我们投入了10.80亿元用于发展畜牧业,成效显著。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的扶持政策十分具体,比如指出将“增加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项目投资,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策。”这必将提高我省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使畜牧养殖户得到更多实惠。
记者:生猪产业和奶业是我省畜牧业的两大支柱产业,2008年以来,生猪产业发生剧烈波动,奶业则受到三鹿奶粉事件的冲击。中央一号文件表明,国家将采取一些具体政策和措施,稳定发展两大产业。那么我省将如何借力加固这两大“支柱”?
祖伟: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落实奶牛良种补贴、优质后备奶牛饲养补贴等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实施范围,实施奶牛生产大县财政奖励政策”。这对巩固我省奶业大省地位,打造全国猪肉生产基地都十分有利。
今年,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奶牛和生猪的各项补贴力度。力争实现全部可繁母牛享受国家优质冻精补贴项目,将补贴奶牛122万头。并将落实国家资金5300万元用于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申请国家资金5100万元用于生猪标准化规模场(小区)建设,以提高规模化养殖比例。同时扩大奶牛和生猪保险范围,努力使全省50万头奶牛和223万头能繁母猪参保。2008年,我省已奖励望奎、巴彦等5个生猪调出大县共计4042万元。今年我省将继续落实生猪调出大县和奶牛生产大县的奖励计划。
2009年,我省畜牧业将力争实现:奶牛存栏229万头,同比增长12.1%;奶牛单产5.4吨,同比增长0.2吨;牛奶产量645万吨,同比增长16.1%;奶牛养殖业实现产值179亿元,农民人均奶业收入205元。生猪存栏1901万头,同比增长19.8%;生猪出栏2767万头,同比增长21.7%;猪肉产量217万吨,同比增长22.1%;生猪养殖业实现产值333亿元,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519元。
记者:“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奶站的标准化建设和有效监管问题更加凸显。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着力扶持企业建设标准化奶站,确保奶源质量。”那么,我省奶站建设的现状如何?今后将如何规范建设,有序发展?
祖伟:“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我省已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奶站进行全面整治。下一步我们将对奶站和生鲜乳运输等环节加强管理,将在全省范围内对合格奶站发放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对合格的生鲜乳运输车辆发放准运证。并将尽快落实国家实施的1.08亿榨奶机械补贴政策,力争今年全省奶站实现70%机械榨乳,所有奶站建设全部达标。
记者:生猪期货交易可以说是生猪产业稳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我省对此将有什么新举动?
祖伟:开展生猪期货交易,可以为生猪市场提供具有指导作用的预期性价格,提供“先卖后养”机制,让农户和企业能提前锁定利润、规避价格风险,从市场机制层面解决“猪贵伤民”、“猪贱伤农”的问题,避免生猪产业的大起大落。目前,我省正与大连期货交易所商讨在我省建立交割库。有计划的组织生猪生产,保障养殖户的利益。
记者:动物疫情防控无异于畜牧业的“防火墙”,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落实村级防疫员补助经费。”这对我省建设无规定动物疫病省有何推动作用?我省将怎样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
祖伟:为了确保畜牧业安全发展,我们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实行了“双轨责任制”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在全省开展了强制免疫会战,确保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保持在100%。今年,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我省将投入2亿元左右防控动物疫病。将新建或改建159个乡镇兽医站,完善38个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451个乡镇兽医站;建立动物标识及疾病可追溯体系省级处理中心,完善质量溯源系统。通过体系完善,落实防控措施,确保重大疫情稳定,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