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水利厅定措施促整改以水兴业 抓机遇迎挑战大兴水利
2009-02-19 15:24: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19日讯 省水利党组按照“四明确一承诺”的要求,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龙江现代水利为方向,以启动一批带动能力强、覆盖范围广、受益群众多的水利骨干项目为抓手,以加快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工程、防洪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和民生水利工程等“四大工程”为载体,以统筹布局、科学规划为手段,以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增加水利建设投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推进依法治水和科技兴水为保障,以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造福龙江”目标和构建和谐社会为落脚点的治水新思路。对群众反映强烈、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以及在近期内能够解决的具体问题,在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得到较好解决,取得了整改工作的初步成效。

  一、加快了重点水利工程建设。2008年全省水利投资总规模达到47.68亿元,同比增长70%以上,其中,争取中央投资就达13.65亿元,创“十五”以来新高。为加快水利发展建设,以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为代表,总投资21亿元的9项重点水利工程集中开工,拉开了全省大兴水利战役的序幕。这9项重点水利工程的开工,可增加灌溉面积650万亩。特别是近期抓住国家扩大内需重大战略机遇,争得一次性新增投资计划3.72亿元(其中争取中央投资就达2.4亿元),为完成明年水利发展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快了解决民生水利问题。2008年重点建设了哈尔滨市3.83公里前进堤扩建段紧急抢险工程、哈尔滨市主城区4.8公里钢板墙、肇源县胖头泡蓄滞洪区应急工程和51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防洪工程;开工建设了西山、桃山二期、小鹤立河等水利枢纽工程;完成了大冬会水源增容扩建工程建设任务;建设了龙凤山、音河等19处大型灌区和45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全年新增水田灌溉面积143万亩,新增旱田节水灌溉面积180万亩,新增水田节水灌溉面积39万亩;建设了4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和2个以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建设;解决农村9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8.5万亩。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此外,支援四川灾区重建工作的民生水利工程进展顺利。我省第一批援建剑阁县14个水利工程项目中,11处乡镇集中供水站工程恢复重建项目于2008年9月开工建设,3座除险加固水库已于2009年1月开工建设。

  三、加快了水管体制改革。全省82个市(地)、县(市、区)的421个水管单位都基本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核定人员编制1.03万人,落实“两费”3.78亿元,其中:落实基本支出经费2.35亿元,落实维修养护经费1.43亿元。调整了西泉眼灌区农业水价,中部引嫩工程向大庆供水实行了“两部制”水价。

  四、加快了水利发展重大政策出台。2008年,以省政发[2008]64号文件正式出台了《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水利的决定》,《决定》出台,对于破解投入瓶颈,建立长效投入机制,发展现代水利,实现“以水富民、以水兴业、造福龙江”目标,推动水利事业快发展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五、加快了水利重大项目规划编制。2008年,开展了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西部旱涝保收田建设规划、松嫩平原水利综合规划、三江平原水利综合规划、东部煤电化基地水源工程规划、水利造林绿化规划、呼玛河流域水资源配置规划等一批水利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加快水利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六、加快了政策制度改革创新。对原有的46项管理制度进行了清理,对不适合科学发展观和现代管理标准要求的制度进行了整改,取消了5项、修改了17项、整合2项、新制定4项。重点修订完善了《省水利厅工作规则》,用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为加强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编制了《规范权力运行有关制度》,建立了105项制度。厅机关楼办公楼扩建工程即将交付使用,厅机关和农林街的职工食堂已经开办,农林街居住职工的房屋产权证已经办理,省水利设计院安达和佳木斯勘测设计大队、省水保所、北引管理处等部分单位搬迁问题都在积极运作中,有望及早解决。

责任编辑: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