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短道速滑史上罕见一幕 九名选手被请出赛场
2009-02-23 07:03:2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赵振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2月23日讯 昨天哈理工大学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半决赛第一组的9名运动员,发令枪响后,缓慢出发了。然而,她们还没来得及较量,甚至才滑行了比赛的1/9赛程,就被当值主裁判匈牙利人雅诺斯请出了赛场。几乎所有人都在询问,“怎么了”?随即,赛场解说宣布,这一组因为消极比赛,全部被取消比赛资格,全场愕然。

  现场:两次叫停 主裁请选手出场

  女子3000米预赛过后,按照比赛成绩和规则,半决赛被分为两个小组进行,每个小组9名队员。每个小组中都有中韩两国的两名队员参赛,最具实力争金的中国队员、预赛第一名周洋,被分在了第一小组。这个小组还有中国另外一名实力队员孙琳琳,以及韩国希望之星郑巴罗和梁信永。如果比赛顺利,这4人均有希望晋级决赛。届时,决赛将可能上演4名中国队员与4名韩国队员争金的局面。

  15时48分,半决赛第一小组9名队员全部出现在起跑线上,发令枪响后,她们开始出发。3000米比赛,需要队员滑行27圈,参赛队员都不想过早消耗体力,一些实力队员也准备保存体力,在决赛中滑出好成绩。3圈过后,雅诺斯就吹哨叫停了比赛,叫队员重新站在起跑线上,并对运动员说着什么。此时,记者身边的一些人还以为有运动员抢跑。但大家又有些怀疑,怎么跑了3圈才叫停?而且通过现场大屏幕回放,也未见有人抢跑。

  发令枪第二次响起,仅过了两圈多,雅诺斯的哨子再次吹响,这一次,他直接滑向场边运动员进场通道,叫工作人员打开门,向参赛队员做出了“请出去”的手势,并让半决赛第二组运动员上场。

  教练解释缘何“滑得慢”

  “无疑,这样的结果对中国队打击很大,擅长中长距离的周洋无法参加比赛。”教练伊敏赛后表示,大家从来没经历过这样的状况,的确措手不及。对于为何运动员都采取慢滑战术,伊敏说,此次短道速滑3000米比赛采取了新规则,国际比赛一般采取一轮定胜负,而此次采取的是预赛、半决赛和决赛3轮定胜负,因此运动员想保存体力。

  决赛前,伊敏坚信,中国队还是有机会争取金牌的,他相信自己的弟子。女子3000米决赛进行过程中,他不时在说,能拿金牌。但擅长短距离比赛项目的刘秋宏拼劲全力,遗憾地以微弱差距获得银牌。

  专家:比赛规则还需要完善

  这一段小插曲,也成为赛后争论的焦点。裁判的判罚是否过于残酷?到底何为消极比赛?

  昨天晚间6时30分,设在哈理工大学短道速滑馆的分新闻中心临时举行了一场发布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比赛当值副裁判长、中国资深裁判王石安参加发布会,介绍了缘何出现9名运动员被罚出场。

  王石安介绍,与长跑不一样,短道速滑3000米比赛,相当于普通平地长跑1万米,此次采取3轮比赛规则,进入决赛的运动员整个比赛下来相当于跑了3个1万米,体力消耗可想而知,因此大家都不想在半决赛中消耗过大。

  “《2008年国际滑联短道速滑规则》中明确规定,如果认为运动员不是在比赛,裁判有权决定取消其比赛资格。”王石安表示,但什么是慢速,不同裁判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裁判一般是提醒运动员,但从来没有因此判罚运动员出场。在他20几年的裁判生涯中,也从未经历过类似的事件。

  因与当值匈牙利主裁判雅诺斯多次共同裁判过比赛,王石安介绍,这是一位资深且很认真的裁判,对于判罚结果,他认为虽有严厉之处,但符合规定。这次判罚,很多运动员没有思想准备,但不是坏事,对于积累比赛经验,更好地提高自身成绩,都有好处。

  王石安表示,比赛规则也需不断完善。“运动员不是在比赛”,规则没有明确界定,一般优秀的运动员8秒可以完成一圈,那么消极比赛是否可以稍微明确一下,比如超过12秒、14秒或18秒,若此,裁判和运动员掌握起来会更准确。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