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6日讯 在前几天的一个飘雪的日子,与新华社资深记者梁希仪议论大冬会时,他曾对记者这样说,看得出哈尔滨正在依照北京办奥运会标准,力求办好这届大冬会。听得出,他是在褒奖哈尔滨大冬会。
尽管哈尔滨大冬会无论是规模水平都不能与北京奥运会相提并论。但指导思想、运行模式等却是大同小异。目前哈尔滨大冬会已近尾声,让我们看看赛会的一幕幕壮景,一幅幅精彩画面,理性地评价一下东道主办赛能力。
开幕盛典开一个好头 各方盛赞获一个头彩
有一位名人曾说,大型赛会开幕式的成功,说明这个赛会已成功了一半。可见其重要性与关键性。
让我们回到2月18日晚8时。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体育馆升起了鲜艳的五星红旗,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这里揭开了序曲。夜空中绽放的朵朵礼花、夜幕下璀璨夺目的灯饰点亮了最华丽舞台。
这台名为《青春未来》的开幕式文艺表演共分为序《吉祥冬冬》、《相聚冰城》、《凝聚中华》、《和谐世界》、《青春未来》四个篇章以及尾声《为青春而喝彩》。在第三章《和谐世界》中,俄罗斯“海豚音王子”维塔斯,用独具特色的嗓音演唱了《鹤之泣》。伴随着天籁之声,中国双人滑世界冠军庞清和佟健在冰面上“翩然起舞”。极富感染力的音乐,配合着力与美的完美诠释。而精彩的出人意料的点火仪式,让观众叹为观止,赞语连连。
这台演出总导演黄恺用“小巧”来形容这台表演。它无论是在投入、参演人数、场地等方面,都不能与北京奥运会同日而语。然而一个“小巧”,将主题思想全部包含,办赛者心思一目了然。这是一台成功的演出,让人们记忆永远。
奥地利代表团总领队沃尔夫说,整场演出精彩绝伦,特别是维塔斯与双人滑运动员的联合演出,天衣无缝,让观看的人有种滑翔天际的感觉,整个舞台、冰面和周围的一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相信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开幕式。
路透社以《哈尔滨以大冬会检验城市奥运气质》为题,称赞开幕式和大冬会。文章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以一场极具特色、内容丰富的开幕式揭开大幕,这无疑为中国申办冬奥会打下了基础。
新华网在专为哈尔滨大冬会设立的网页发表评论,称赞大冬会开幕式精彩绝伦,文艺演出更是衬出青春风采。
人民网发表消息称,哈尔滨承办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未来能否承办冬奥会虽未可知,但值得期待。因为国际大体联主席基里安已经表示,希望将来到哈尔滨出席冬奥会。
运筹帷幄料事均在前 预案诸多掌握主动权
赛会就像一架机器,需要每一个零件都在高速运转。我们能让赛会这架机器运转,我们同样会使这架机器出现“小故障”时排除于瞬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开幕式前,国际大体联官员决定:亚布力和帽儿山赛区的运动员都参加开幕盛典。这意味着原来计划被全部打乱,包括比赛日程、交通运输等。
组委会连夜举行专门会议,制定出几套运行方案。铁路、公路都作好充分准备,只待一声令下。
18日那天,两个赛区的运动员如期被接到主会场,观看了开幕盛典,如痴如醉,赞语不断。之后,他们又如期返回赛区。
组委会考虑到运动员以最佳状态出赛,对原来赛程进行了修改,19日休息一天,20日正式开赛。这看似小小的变动,让竞赛官员连夜对总日程表进行了重新编排。之后,天公不太作美,风雪袭击亚布力,大雪为亚布力带来浪漫,同时也让赛会组织者左右为难,“大烟泡儿”让赛前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跳台滑雪比赛日程不得不顺延。竞赛官员又对赛程进行重新编排。
两个赛区的精彩赛事,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助阵。快速凝聚的人气,使这两个赛区人满为患。同时也使组委会在接待方面有些措手不及,休息、用餐、如厕等成为焦点。
亚布力赛区连夜举行会议,制定出应急方案。第二天,20余辆大客车驰援亚布力,专门为观众服务。竞赛指挥中心的雪具大厅成为观众休息大厅,让其歇歇脚,聊聊天。同时,该指挥中心的卫生间对观众开放。
让我们再看看哈尔滨赛区。
18日晚,当开幕式大幕徐徐落下,当观众离座回家。一支特别能打硬仗的队伍开来,一排大卡车停在门口,小伙子们冲进会场对舞台背景等或拆除,或装箱,一字排开一溜小跑……
第二天上午,当第一批训练的花样滑冰选手赶到这里时惊呆了:开幕式演出的道具、背景等全不见了,洁白的冰面泛着光……
组委会在开幕前便做出承诺:开幕式演出绝不影响第二天的花样滑冰比赛。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省速滑馆里,运动员竞飞,观众激情飞扬,而每天的新闻发布会流行说“我在这个冰场滑出个人最好成绩。”
日本选手小平奈绪,这么说。
韩国选手李相花、李康爽这么说。
中国选手于静、付春艳、董飞飞也这么说。
他们盛赞这个冰场达到世界一流,为冰场工程师们的辛勤劳作而击节。
4年前,基里安老人宣布哈尔滨为2009年大冬会主办城市,
4年后,基里安老人将如何评价这届大冬盛会,
是“美轮美奂”,还是“无比精彩”?
让我们神往,让我们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