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2月27日讯题:那些青春的面庞——记服务大冬会的哈工大志愿者
商艳凯 记者朱丹钰
这是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他们做着平凡的工作却个个像明星一般璀璨。寒假里,他们放弃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机会,留在学校里随时候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个团队就是哈工大大冬会志愿者服务团,而它的成员则有着一个共同的响亮的名字——志愿者。
在举行开幕式和花样滑冰比赛的会展中心,在运动员和官员下榻的昆仑大酒店、华旗饭店,在负责电视转播的黑龙江电视台主IBC(国际广播中心),他们的身影无处不在。
迎送接待、安保服务、新闻宣传、观众引导、场馆检票、电子编辑导演……他们认真做好一件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工作。
大冬会因他们而变得更加精彩。
离开幕式最近的团队
在志愿者的团队中,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勇于承担,他们肩负荣耀,他们与开幕式近在咫尺,却与其擦肩而过,他们就是哈工大会展中心竞赛服务队的队员们。2月7日,由于工作需要,竞赛服务队临时承担起了代替各国旗手参加开幕式彩排及开幕式上引导运动员的重任。看过开幕式预演的观众也许会感叹开幕式的壮观、精彩,也有人羡慕竞赛服务队的队员们是多么幸运,能够近距离感受开幕式的热烈气氛,但事实并不是这样,队员们每天在完成仪式部分后,就悄悄离开现场,至今没看过任何现场演出。开幕式上,运动员入场是很重要的环节,为了更好地演练这一环节,会展中心竞赛服务队的46名志愿者每天都在充当旗手的替身。而为了配合导演的布置,有时志愿者们要举着各国的国旗在铺好地毯的冰场上一站就是一天,走出场地腿都是酸酸的,脚也冻得麻了,但是没有一名志愿者抱怨过。
观众最认可的团队
“欢迎您前来观赛,请出示您的门票!”、“谢谢合作,祝您观赛愉快!”……在大冬会主体育馆——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体育馆的一楼大厅活跃着这样一批志愿者——哈工大大冬会志愿服务团票务志愿者。当有检票任务的时候,他们早早地就来到自己的服务地点,等待检票工作的开始。没有吃饭的地点,他们就找个角落迅速地吃一口,吃完后又马上投入到接下来的工作中。比赛期间,由于气温骤降,志愿者们的手冻僵了,但仍然一直坚持着为每位观众查看手中的门票;志愿者们的小脸被冻得通红,但脸上依然保持着微笑;志愿者们的脚冻得没了知觉,但原地剁两下脚后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分工最明确的团队
哈工大大冬会志愿者服务团会展中心新闻宣传及安保服务队由21位分别来自哈工大、哈尔滨师范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志愿者组成。2月11日起,会展中心新闻宣传及安保服务队的各组成员陆续进入场馆,积极投入到大冬会的志愿服务中。其中,新闻宣传助理组主要负责会展中心新闻发布会现场的服务工作,阳光大厅礼仪志愿者组主要负责大冬会赛时在会展中心A厅举行的文化艺术展工作,安检翻译组则主要负责会展中心各区域的安检入口翻译工作。布置现场、安装设备、递送请柬、粘贴横幅……正是在这一项项看似平凡、看似普通的志愿服务中,会展中心新闻宣传及安保服务队的志愿者同学们,以自己的热情和勤奋,为大冬会的成功举办付出着、努力着。
服务最精细的团队
在所有酒店中,华旗饭店作为毗邻国际会展中心的接待驻地,在接待工作中处于最关键的位置。大冬会期间,华旗饭店入住的客人大部分是VIP贵宾,工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华旗饭店接待部共有10名哈工大志愿者,其中3人提前上岗,负责国际大体联官员、裁判及技术官员和代表团的接待系统信息维护更新。数据量大,工作繁琐且时间不固定,需要24小时待命。另外7名志愿者则工作在大厅的志愿者信息服务台,时时为客人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由于服务台就设在华旗饭店大厅正门口,不能配备任何保暖设施,旋转玻璃门带来的阵阵寒气,很快就让志愿者们手脚冰凉,但她们却时刻调整姿态保持微笑,耐心、热情地为贵宾提供服务。
昆仑大酒店是位于哈尔滨火车站附近唯一一家大冬会指定接待酒店,承担着大冬会所有运动员及官员的中转接待任务。这里驻扎着哈工大接待酒店服务队——昆仑接待小组。组内8名接待助理、2名安保翻译承担着昆仑大酒店所有的迎送接待及安保任务。在上岗之初,这样繁重的工作任务曾一度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但是通过组长的积极协调和所有组员的大力配合,他们制定出了名为“一、二、三、五”的高效工作方案,即“一人通宵留守、两组交替上岗、三人早餐支持、五人负责全天”。难怪就连昆仑酒店的服务员都称赞:“这些来自哈工大的志愿者总是充满活力、工作热情总是那么高涨。”
工作最具技术含量的团队
他们的工作有个异常响亮的名字:电子编辑导演。在黑龙江电视台主IBC(国际广播中心)的技术区有属于他们的7个工作台,他们的工作并不复杂,但却充满了技术含量——为现场收录到的赛事画面信号添加场记信息点,然后把采集到的信息点整理成为可供非线性编辑系统使用的素材。以一场正在进行的冰球比赛为例,志愿者们要时刻记录犯规、扑救、拼抢等精彩画面,以便于工作人员很快地搜索并进行编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冬会的精彩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子编辑导演”是否对赛场信息进行了敏锐的把握和判断。而更值得自豪的是,这样一份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完全是由来自我校的7名志愿者完成的。他们是所有志愿者中最早一批到岗培训的,也是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