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哈尔滨“市民大厅”选址道里江畔 社保等一站办结
2009-03-04 07:23:20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谭启首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3月4日讯 1月24日,一条土地招拍挂的消息出现在哈尔滨市国土资源局网站。此次挂牌出让土地的特殊位置立即引起很多人关注———道里区友谊路—经纬街—工程街—工部街围合地段。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按照规划方案之一,该建筑将建成高层,上部将规划建设为普通民宅,下部为行政服务中心和市民大厅。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这种市场融资的方式,缓解行政服务中心建设的资金压力。

  昨天,记者从市规划局相关部门获悉,按照规划,道里区友谊路—经纬街—工程街—工部街围合地段将建设新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该处土地用途为商服(公共设施用地),用地面积9875.60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25,904平方米,用地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位于道里区296号的哈尔滨市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将搬迁到这里。

  据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市政府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于2004年7月1日,办公面积3200平方米,入驻部门47个。经过近5年时间的运转,服务中心已经显得“越来越挤”,办公场所面积不够,很多相关审批部门不能完全入驻。

  对于将落户道里区江畔的新“政府行政服务中心”,该负责人介绍,“新中心”审批服务大厅的面积在2万平方米左右。在现有“行政服务中心”功能基础上,对于市民经常办理、目前又分散在其他地方办公的业务,都将集中到“新中心”办理,比如新车落户、土地招拍挂、房屋产权办理等。“基本上可以这样理解,所有市民需要到政府相关部门审批的窗口服务,在这里都能找到。”

  另据了解,在建设“新中心”的同时,还将出现哈尔滨市首个“市民大厅”,这个大厅规划面积在1万平方米左右,主要为市民提供服务,如现在的社会保障、医保等业务,都将在这里办理。

  “三十六棚”·历史

  1898年初,当时的沙俄确定以哈尔滨为中心修筑中东铁路后,中东铁路的附属工厂哈尔滨临时总工厂车辆厂便于同年6月开始修建。车辆厂投产之初,所雇1300多名工人中,只有小部分是从沙俄招募来的俄国技术工人,其余百分之八九十是中国工人,他们大多数是中东铁路沿线失去土地的农民和河北、山东贫民。1903年,沙俄中东铁路管理局在临时总工厂南侧搭建了36个“人”字形大窝棚,供中国工人居住,当时俗称“三十六棚”。

  “三十六棚”·现状

  “三十六棚”是道里区人口多、楼群密集、环境较差的一个居民小区,东起经纬街,西至工程小区,南起经纬十一道街,北至友谊路,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三十六棚”形成于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政府曾对其进行一期工程改造,推倒了原有的工棚式住宅,建起新式居民楼,基本解决了居民的住房需求。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当时小区内市政配套设施不全,道路坑洼不平,排水严重不畅,直至现在,一遇雨天居民还要穿水靴进出庭院。加之部分街院被废品收购站和私建滥建挤占,居民反映强烈。

  “三十六棚”·改造

  ●1965年———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投资,拆板道,建三合土人行道。“三十六棚”地区的百姓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1966年———哈市政府再次投资将三合土人行道改造成柏油路。

  ●1984年———哈市政府对此处住宅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拆除了原有的板夹泥房子,盖起了一栋栋楼房。这里的居民终于告别棚户,住进了宽敞的高楼。

  ●2008年———道里区政府投资500万元,对“三十六棚”进行全面改造,努力将其打造成哈尔滨现代化花园式景观街区。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