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用金融手段解决财政问题 发行地方债抗击金融风暴
2009-03-07 12:31:3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王雪梅 郭铭华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陶夏新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对策,出台了4万亿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陶夏新认为,发行国债是一个举全社会的力量、动员全体人民抗击金融风暴的明智决策。有我国人民巨额储蓄余额为基础,有1998年成功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经验为支持。

  陶夏新认为,在落实4万亿的刺激经济的计划中,很显然还需要地方政府配套的资金。地方资金的来源一是可以通过申请国债项目获得转移支付;二是可以通过向银行贷款;三是发行地方债券。第一种方式,地方政府积极性高,中央部委批得也比较容易,投资拨下去快,拉动GDP迅速,但效益难保证。甚至资金是否全用到项目上,都很难监管。第二种方式,地方政府积极性也高,银行比较为难,一旦不能按期还款,财政风险就会转化为金融风险。防范风险的责任几乎全落在银行的审贷部门身上,在地方政府的强大压力下,不贷不行,贷就很可能回不来。第三种方式,现在还没有得到国家批准,主要是顾虑会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影响对地方的调控,风险不好控制。

  陶夏新认为,地方债的风险控制系统比贷款要复杂得多,一要通过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审议;二要对地方政府的信用评级;三要三方机构的保荐;四要中央政府的总量控制,对负债率的监控审查。对地方政府的收入、支出、项目的用途和效益,资金偿还的方式等,都要有详细的说明、公示。各个环节操作的规范不规范,透明不透明,还要受市场的检验,搞得粗枝大叶,就没有人来买。银行作为一个买主,就没有那么大的压力了。而且,地方债也是要一期期地发行的,前面的债还不上,后面的自然就发行不下去,市场机制可以起防范风险的作用。

  陶夏新建议,通过在条件好的地方试行,逐步允许一些地方政府适当发行地方债,用金融手段解决财政问题,给地方政府一个自己承担责任,自己把握效益,自己筹措资金的渠道。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