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20日讯 专家提醒要留意气候变化,正确认识今年春耕生产形势,注重科学备耕,克服麻痹、侥幸和简单经验主义思想,要全面做好抗旱准备工作。
最近一个时期,齐齐哈尔市接连降下几场雪,让我们想到“瑞雪兆丰年”。那么,阶段性的气候变化,究竟对备春耕生产形势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记者在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和年度短期气候预测的结果,2009年农作物生长季(4—10月)主要不利气象条件是春旱。作物生育期(从出苗到枯黄)的有效积温,西南部地区在2500—2600 ℃,东北部在2400—2500℃,比常年高50℃左右,热量条件与近五年比有所不足,降水量略多于常年,日照时间接近常年,热量和降水的总体条件基本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今年年景将好于2007年,而与2008年春季到初夏的气候条件相比明显偏差。另外我们还要注意到,今年土墒底墒严重不足。尽管冬季积雪普遍在8—16厘米,有一定保墒作用,但不会给土墒带来增墒效果,齐齐哈尔春播墒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底墒状况决定的,正是因为底墒严重不足,加上今春“春脖子”长、回暖早、幅度大,将使全市的大部分地区出现严重的春旱。还有,今年春季冷空气比较活跃,低温时段长,回暖慢,加上前期降雪多,使备春耕开始期相对拖后10天左右,致使大田最佳播期比常年明显偏短,因此对于农民来说,要时刻注意天气的变化,把握好春整地的时机,及时强播、抢种。为了抗御春旱,种地时要一次做足水,确保出苗和苗期用水。
市农委部门相关人员指出,今年农业生产的关键是认识春旱,战胜春旱,不能产生麻痹思想,坚持抗旱第一的原则。目前要注意加强小麦生产区混雪捞地与顶凌播种工作,采取措施加快水稻育苗大棚建设,适时育苗。在农业生产方面应继续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尤其是对农民做好各种培训,而且农业科技人员要深入村屯进行技术服务与指导,确保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