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应对危机保增长 徐广国:扎实推进“双百亿”工程
2009-03-20 17:15:58 来源:东北网  作者:顾硕 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面临全球袭来的金融危机,我们做什么?怎么做?东北网即日起推出《应对危机保增长我们应该做什么?》系列报道。该报道分为“与官员对话”、“与专家学者对话”、“与企业老板对话”、“与市民百姓对话”四大部分,记者就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应对的政策措施、确保和谐稳定等内容与不同层面人士展开对话,在寒冷的冬日里拉开一场应对危机保增长的“精神战役”。

  东北网3月20日讯 题:【与官员对话】牡丹江市委书记徐广国:金融危机寒流下的新挑战

  记者顾硕 邵奇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增长、促发展要求,牡丹江市结合实际,推出“双百亿”工程,即签约当年投资100亿元的项目,确保年内落地;落实融资100亿元,确保年内到位。这是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一件喜事,也是用金融手段解决金融问题的一次积极尝试。20日,东北网记者就该市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专门采访了牡丹江市委书记徐广国。以下为采访实录。

  东北网记者: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牡丹江举行“双百亿”项目签约,这其中也包括一些知名的大企业携项目落户,为什么这些企业会选择牡丹江进行投资?牡丹江的优势有哪些?

  徐广国:牡丹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面积为4.0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被率62.8%,拥有人口280万。牡丹江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中资源优势和交通优势占主导地位。牡丹江地处东北亚的中心地带,与俄罗斯有211公里的边境线,与韩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毗邻。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我个人认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看沿海开放,后三十年看沿边开放”,牡丹江在沿边开放中积累了20多年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求项目落地。这次“双百亿”项目的签约,正是我们前期努力的结果,其目的是提升士气,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做到像温总理所说,“信心要比黄金还重要”。通过项目的落地、投资者的进驻,使牡丹江在金融危机情况之下能够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东北网记者:请给我们介绍一下,此次签约的项目主要集中在哪些产业和领域?

  徐广国:我们过去习惯倾向于工业项目、产业项目。在这次“双百亿”项目签约活动中,还涉及到民生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改善环境项目。在民生项目方面,包括今年即将启动的牡丹江新的水源地建设、污水处理厂、居民棚户区的改造等等。说到金融危机,我个人认为这场金融危机是领先者的危机,而牡丹江是以传统产业为主、以国内销售为主,受到的冲击和影响并不像南方那么大。相反,这恰恰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发展商机,在这个过程当中,牡丹江要通过这一轮的发展使我们的传统产业得到调整和提升,使我们的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化。

  东北网记者: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国家提出了“保增长、保稳定、促民生”的目标,此次牡丹江推出“双百亿”工程,对于抵御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发展有哪些意义?

  徐广国:“保增长、保稳定、促民生”是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如何做到“保增长、保稳定、促民生”,前提条件是靠我们财力的提升、实力的增长。此次推出“双百亿”工程,就是要体现牡丹江经济工作的项目化。通过这些项目的落地,使我们的民生更稳固。

  东北网记者:牡丹江是中国对俄贸易的第一大市,对于目前的经济形势,在对俄贸易上,牡丹江市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双边贸易增长?

  徐广国:目前,全球贸易都面临很大的困难,我们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当中,牡丹江要顺应这些形势的变化,来探索双方更好的合作方法。政策上,我们要互相适应对方的调整。同时,双方探讨在新模式下的一些具体的推动措施,扩大合作的范围。例如牡丹江在俄罗斯的腹地建基地、建工厂,俄方企业到牡丹江收购水泥厂、建设俄罗斯城等。这些都具有新阶段的变化,与过去传统的双边贸易有了质的改变。

责任编辑:刘华

【专题】扩大内需保增长 加快调整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