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3月30日讯 “这破道,把我的车底盘刮了。”冰城的哥刘海涛嘴里的破道说的是翻浆严重的红旗大街辅道。29日,记者从哈尔滨市城管局综合整治办了解到,红旗大街已经列入2009年重点维修的23条街路之一,计划于6月前开工大修。
现场:补丁马路又翻浆
红旗大街是哈市一类主干街路,同时还是二环快速干道之一,跨越香坊区、开发区和道外区,1997年至1999年分段建成。
28日,当记者从二环桥香坊段进入红旗大街辅道时,路面上去年刚修补的沥青补丁明显比其他路面的颜色深一些。在红旗大街鞋城对面的辅道上,近百平方米的路面坑连坑。在红旗大街与赣水路临近的辅道,本来应该平整铺在路面的沥青已经跑到了路边石上,大面积翻浆让这里成了土道。从香坊区职教中心门前路段继续前行,辅路的翻浆现象有所减少,但去年新铺的沥青路面上,还是出现了小的坑洼。据了解,从2003年以来,红旗大街两侧的辅道年年春天都会出现翻浆现象,道桥部门采取的办法是将翻浆的沥青掀开取走,然后铺上新的沥青混凝土。因此,在红旗大街辅道上,看到的是大补丁上摞着小补丁,有的路段补丁上又出现新的翻浆。
病根:基础太薄不抗压
红旗大街翻浆的原因很简单:辅路路基太薄。按照1997年开始施行的道路建设标准,城市主干道路路基要达到73厘米,分别由18厘米的二灰土、20厘米的三灰土、20厘米的三灰碎石和厚度分别为4厘米、5厘米和6厘米的砾石面层组成,最上层还要盖上两层沥青。而红旗大街的建设是在新标准颁布和施行之后,为啥主路不翻浆,而辅道却频频翻浆呢?路桥专家给出的答案是:辅道的路基只有50厘米厚度,省去了三灰碎石抗压层。专家表示,这不存在质量问题,只是修路决策者超前意识不足。原本,红旗大街建设时,地处城区东部非交通繁忙区,因此对辅道的设计为非机动车道,道路的荷载不需要太高,在建设标准上没有像主道那样设计和施工。没想到,哈尔滨的车辆增速过快,红旗大街主道上的车流在早晚高峰时段处于饱和状态,车辆分流到了辅道,按照5吨荷载能力设计的道路要承受10吨的重压,于是翻浆现象在近5年的春天年年发生。
治理:6月前开工大修
“哈尔滨的主干路,至少要六车道,路基一律要按照新规范来施行,修路要高标准,同时要适度超前,才能让翻浆路越来越少,平整路面越来越多。”冰城相关道桥专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29日,记者从城管局了解到,对红旗大街辅道的翻浆问题,今年将采取治标又治本的方法,在加固路基的基础上,进行重点维修,计划于6月前开工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