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政务·政策  >  政务
搜 索
省委省政府听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2009-04-03 17:45:20 来源:东北网  作者:焦明忠 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省委省政府听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吉炳轩主持会议 栗战书等出席

  

省委省政府听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吉炳轩主持会议并讲话

  东北网4月3日讯 (黑龙江日报记者 焦明忠 东北网记者 印蕾)省委省政府3日召开会议,听取我省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省委书记吉炳轩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在“五个统筹”上下功夫,切实抓好“十个带动”,定试点、作规划、快行动,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省长栗战书,副省长吕维峰、于莎燕出席会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农委、省农垦总局、省森工总局、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龙煤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作了汇报,结合各自实际提出了加快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工作思路、任务目标和具体推进措施。大家表示,将认真贯彻此次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选准突破口,积极推进,为加速全省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贡献力量。


  吉炳轩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破解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难题的根本出路,是推动城乡生产要素优化组合、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举措,是缩小城乡差别、实现城乡共同繁荣的根本途径,意义十分重大。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必须统筹考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破除城乡分割、城乡不平衡观念,在“发展”二字上大做文章,坚持长期探索实践,以更加清楚的认识、更加明确的思路,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吉炳轩同志强调,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着力在“五个统筹”上下功夫:统筹土地利用和城乡规划,做好县域城镇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有关规划,合理安排市县域城镇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财政保障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统筹城乡劳动就业,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统筹城乡社会管理,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推动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创新。

  吉炳轩同志强调,众多的国有农场、森工林业局、与乡村毗邻国有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我省探索实践“五个统筹”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好、利用好这些优势资源,以合作共建方式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我省最现实、最佳的选择。要按照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原则要求,切实抓好“十个带动”:一是垦区带动,实行场乡共建,增强农场所在地的城镇聚集效应。二是林区带动,实行林乡共建,增强林场和企业所在地的城镇聚集效应。三是油区带动,实行油田所在中心集镇区域同农村合作共建,增强油区中心城镇的聚集效应。四是矿区带动,实行煤矿大的采区、人口相对集中小城镇同农村合作共建,形成矿区中心城镇的聚集效应。五是口岸带动,加快口岸小城镇建设,形成口岸城镇聚集效应。六是交通枢纽带动,加快交通枢纽小城镇建设,形成物流、人流中心,发挥交通枢纽城镇的聚集效应。七是重点旅游景区带动,加快景区各类设施建设,形成一定规模的小城镇,发挥风景名胜区的聚集效应。八是龙头企业带动,实行企乡共建,增强龙头企业所在地的城镇聚集效应。九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乡村带动,加快这些地方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形成新的中心城镇,发挥聚集效应。十是现有县城和经济文化有一定基础乡镇所在地带动,加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聚集辐射和带动作用。

  吉炳轩同志指出,要以自觉主动的意识,努力克服体制机制、组织形式、经济条件和文化差异等障碍,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改革,大胆实践,切实做到统筹考虑,共同发展。当前要尽快确立试点,做出规划。要把重点放在小城镇建设上,搞好城镇建设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从城镇区位、资源特点、功能定位和自然历史条件出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工业带动、资源开发、商贸流通、旅游度假等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小城镇群体。要以经济为纽带联结城乡、联结农村,形成城镇经济聚集效应。强化城镇产业支撑,把发展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城乡统筹、产业互动的格局。特别要注意大力发展商贸、旅游、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种子、农资、农机、防疫等农业服务业,建设一批有特色的区域性中心市场和知名的专业市场,做到服务农村、繁荣城镇。农垦总局和森工总局要加大建设力度,加快推进步伐,尽快确定一批试点,各行业主管部门积极推动,要作为一件大事要事来抓。各地都要积极配合,打破地域限制和行政壁垒,充分发挥资源、地缘和产业优势,积极打造一批带动能力较大、辐射力较强、各具特色的中心城镇,着力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大镇”、“边贸强镇”、“旅游名镇”,形成与区域中心城市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把我省农村城镇化、农区工业化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优势,与乡村在产业发展上共建、在基础设施上共建、在社会事业上共建,推进城乡经济共同发展。

  吉炳轩同志强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着力壮大企业、城镇的经济实力,确保有力量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进小城镇建设。农村也要把着眼点放在自身经济发展上,积极参与小城镇建设,立足自己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的道路。要大力发展粮食经济,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效益,尽快把粮食优势变成经济优势。要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下力抓好奶牛、肉牛、生猪、蛋鸡等畜禽规模化、规范化和集约化养殖,努力提高畜牧业产值比重。要加强乳制品、肉制品等畜牧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尽快把畜牧养殖业培育成推动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充分发挥自然环境好、污染少、气候适宜等优势,坚持“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努力把绿色食品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做大做强。要尽快扩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加强监管,保证质量,创出知名品牌,扩大市场份额。要全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发展农产品深度加工业、系列加工业,形成产业化。要着力培育出一批加工规模大、产品系列化、品牌叫得响、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型龙头企业。


  栗战书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要着眼于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统一配置城乡资源。要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综合起来研究,统筹解决,进一步调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拆除城乡分割的藩篱,促进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市场开放统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体制完善、基础设施完备、公共服务健全、生态环境优良、管理体制科学、农民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栗战书同志强调,要着力推进发展规划一体化。建立城乡发展战略规划,抓紧制定完善提升“八大经济区”规划,构建起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布局。完善城乡规划体系,做到科学有序,综合开发。要着力推进产业化布局一体化。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使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配置。大力发展产业集聚区,形成城乡分工合理、区域特色鲜明、生产要素和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产业发展格局。建立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重点要加快面向农村的金融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村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要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要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一体化。创新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统筹城乡社会管理,从制度上为农民就业创造条件。要着力推进资源配置一体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尽快形成有利于加强“三农”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积极推进垦区、油区、林区、矿区等与地方的合作共建。深化城乡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抓好省直管县改革,继续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吕维峰、于莎燕同志就我省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作的有关问题发表了意见。

  省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会议。

省委省政府听取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工作情况汇报

首页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