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大庆油田依靠科技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
2009-04-03 21:24:51 来源:东北网  作者:邵奇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省委《关于新时期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决定》,在全省营造深入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的舆论范围,推动以“凝神聚力”为主题的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3月26-3月29日东北网记者对大庆市、大庆油田学习和弘扬大庆精神进行系列报道。

  东北网4月3日讯 题:大庆油田依靠科技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 弘扬大庆精神系列报道之一

    东北网记者  邵奇

  大庆油田1959年发现,1960年投入开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特大型砂岩油田之一。大庆油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部,由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48个规模不等的油气田组成,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勘探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和西北两大探区,共计14个盆地,登记探矿权面积23万平方公里。

作业工人进行井下作业施工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50年来,创造了我国石油工业“三个第一”:原油产量第一,累计生产原油19.1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上缴利税第一,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并承担原油价差1.2万亿元;原油采收率第一,主力油田采收率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15个百分点。在为国家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大型砂岩油田地质开发理论及工程技术系列,油田勘探开发等重大成果载入中国科技发展史册;培育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以及“三老四严”、“四个一样”、岗位责任制等优良传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大庆油田的开发建设史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大庆油田始终致力于科技的自主创新、持续创新,逐步发展形成了一整套非均质多油层大型陆相砂岩油田的勘探开发地质理论及技术系列,累计研发科技成果6986项,其中国家级95项、省部级560项、获得专利1563项。有力地推动了各个时期的油田开发建设。

  大庆油田的勘探,发展完善了陆相生油理论,打破了“中国贫油论”,指导了全国陆相石油勘探,为胜利、辽河、吉林、大港、华北等油田的相继发现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推动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油田开发初期,在非均质多油层的大型陆相砂岩油田国内无开发成功先例,国外又实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首创的内部切割注水、保持地层压力的开发技术,使油田在短期内实现了快速上产。这项技术,于1978年获国家科技大会奖。

  正是由于油田科技的持续自主创新,形成了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地质理论和配套技术,才带来了大庆油田勘探开发水平的不断攀升,铸就了我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不朽的丰碑。


 

   依靠科技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

科技人员刻苦攻关,研究提高采收率技术

  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以来,随着勘探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油田科技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传统。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石油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献身石油、脚踏实地、刻苦攻关,用智慧和心血推动了油田科技的创新发展,他们的精神品质已成为大庆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石油消费量和净进口量大幅度增长,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加之国际油价一路走高、贸易风险越来越大,我国的能源安全面临着油源、油价、通道和政治等诸多风险,国内石油供应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在这种情况下,大庆油田作为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必须承担起维护国家石油战略安全的重大责任。而承担好这一责任,科技的自主创新、持续创新至关重要。因为无论是保持本土油气产量的分阶段持续稳产,还是“走出去”参与海外油气资源再分配,都要以技术为先导、为支撑。同时,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要求公司必须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在拉动区域经济社会整体协调共同发展中发挥好大企业的“三大责任”。

  当前,大庆油田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后备资源接替不足。经过40多年的深度勘探,松辽盆地北部资源探明率已达52%以上,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复杂和隐蔽的油气藏中,整体上丰度低、产能低,优选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十五”期间,通过加快新区勘探和老区挖潜,油田每年新增可采储量2500万吨左右,而年均产油量近5000万吨,储采平衡系数仅为0.52,后备资源接替不足的矛盾仍很突出。另一方面,开发对象逐步变差,增储挖潜难度增大。按照水驱油田的一般开发规律,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超过50%就将进入产量递减阶段。目前,大庆喇萨杏主力油田的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已高达81.7%,综合含水已高达91.05%,且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水驱开发难度越来越大。同时,油田开发补产能力日益减弱,喇萨杏水驱补产对象由二次加密转向三次加密;聚驱开采对象由北部主力油层转向南部主力油层及二类油层,单井单位厚度增油量只有主力油层一半;外围未动用储量丰度和渗透率更低,且裂缝不发育,需要挑战开发极限。所有这些问题,都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


    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进军

  大庆是著名的石油城市,拥有中国最大的油田,目前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60亿吨,天然气储量2820多亿立方米,原油生产连续27年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19.5亿吨,占全国同期陆地原油产量的近一半,被誉为“共和国的加油机”。

  如果将大庆生产的原油汇集在一起,能装满26个十三陵水库;如果用60吨的油罐车装,连在一起,能绕地球赤道10圈。

  大庆油田公司连续6年稳居全国最大纳税企业第一名,2006年荣获国家工业领域最高奖。49年来,大庆已累计上缴国家利税并承担原油价差1.35万亿元,连续三年上缴利税超千亿元。

  当前,大庆油田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承载着责任,面临着挑战。集团上下坚定必胜信念,举集团公司之力,实现大庆原油4000万吨稳产。到2017年以后,大庆油田就会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抢占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乃至更长时间石油科技发展的制高点,为油田今后的勘探开发,为“走出去”积累宝贵的技术储备和管理经验。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催人奋进

请油田老会战讲会战传统

  近半个世纪前,在广袤的松辽大地,打响了一场气吞山河、波澜壮阔的石油大会战。这场会战,彻底改变了我国贫油落后的面貌,在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进程中,铸就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铁人王进喜等老一辈石油人以“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英雄气概,一举甩掉了我国“贫油”的帽子;从此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传遍中国大地。

  50年后的今天,在这片充满激情与豪迈、光荣与奉献的土地上,大庆石油人继承和发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始终高唱“我为祖国献石油”的主旋律,擂响了用高科技打好新会战,向原油4000万吨持续稳产目标进军的战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