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新医改:推动医务人员合理流动 主动提供上门服务
2009-04-08 09:51:03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刘凤梧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4月8日讯 4月6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意见》涉及到千家万户众多方面,普通居民、执业医师、医疗单位究竟怎么看待这个新医改意见?他们目前触手所及现状是什么?他们下一步最企盼的新医改具体实施办法应该怎样制定?记者为此进行了采访。

  “乡村医生能参照公务员发工资就行了”

  对长期在城乡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业务培训、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

  “乡村医生的条件真是太苦了。”今年60岁的木兰县吉星乡卫生院原院长李广成仍然工作在乡村医生的岗位上,在电话中听说记者要采访“新医改”中有关乡村医生的话题,他说话的语气明显带着激动。

  “财政对我们医院是按编制的60%拨款,除去缴纳养老金的30%、医院水电等开支费用,这点钱基本上就没有了,我们县有些乡镇的医生每个月工资也就二三百元。”李广成介绍说,身为县政协委员,他每年都在县“两会”上呼吁增加乡镇卫生医疗机构的投入,但始终窘状难改。现在国家“新医改”意见出台,他最盼望的就是国家财政拨款落到实处,“能参照公务员发工资就行了”。

  据介绍,在吉星乡卫生院,正式编制有18人,副主任医师职称者1人,中级职称者4人,其余都是初级职称。“去在岗培训?怎么不想去呢?但没有钱呐,培训不起,我们只能自己的梦自己圆。”说到职称评定,李广成认为,“村民有点大病都跑到大医院去了,乡镇医院根本接触不到疑难病症,所以有些经验不足,在评职称时当然就受限制。”而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乡村医院根本留不住人才。

  据了解,乡镇医院是我省农村的医疗服务机构主阵地,它的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众多农村群众的安康忧乐,因此,在“新医改”意见中,彻底改变乡村医生“在夹缝中生存”的现状一直是像李广成这样的乡村医生所期盼的。

  “有医保好,要能真得到就更好了”

  以城乡流动的农民工为重点积极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签订劳动合同并与企业建立稳定劳动关系的农民工,要按照国家规定明确用人单位缴费责任,将其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安徽省肥东县撮镇来哈务工人员隋振发在哈尔滨打工已经四年的时间了,现在在香坊区一家装修公司干活也有两年多了。目前他和妻子租住在城郊接合部的一间平房里。

  隋振发说,前一段时间在家看电视,也听说过外来农民工可以参加医疗保险,但究竟该怎么做他根本不知道。

  去年,他们一个老乡得了脑血管疾病,自己拿钱根本治不起,找到打工所在的那家建筑公司,人家根本不管,给交医疗保险更别说了。隋振发说,农民工能有医保挺好的,但要是真的能够得到就更好了。他和其他一些工友曾经跟自己所在的公司老板提起过交保险的事情,但老板根本不管这事儿。所以,在隋振发看来,尽管新医改提了城乡流动的农民工医保问题,但感觉有点遥不可及。隋振发希望,国家或省里下一步出台新医改具体实施办法,能够让农民工真正享受到这一好政策。


 

  “居民健康‘守门人’快点出门”

  转变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坚持主动服务、上门服务,逐步承担起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职责。

  67岁的孙大娘家住在哈市道外区大方里小区,年老体弱的毛病在不管是在季节更替还是平时都少不了找上她。每到这时候,总是很忙的儿子都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送她去一些大医院看病。尽管家附近有社区医院,但儿子总是不相信那里的看病水平。

  记者了解到,如今哈市每个社区基本上都有社区医院,但社区医院门庭冷清的现象并不少见,能够走进家庭、按需主动上门服务的更是非常少见。有关专家认为,新医改意见中提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概念很有新意,下一步的重点是如何让居民健康“守门人”快点出门,如何让“守门人”取得居民的信任。

  “医生没必要偷偷地‘走穴’了”

  要稳步推动医务人员的合理流动,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

  身为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秀玉还是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业内专家,她很早就注意到了一些医师利用“会诊”、“兼职”等形式进行“飞行手术”、“走穴”等现象,为此她还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推进医师多地点执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的议案》。

  徐秀玉说,“医师‘走穴’跟明星走穴还不一样,但医师‘走穴’也是法规条例所不允许的,大医院的名医私下执业一旦产生医疗纠纷社会影响也不好。现在新医改意见中明确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就表明目前医师异地执业的无序状态将会得到规范化、合法化,从此医生也就没必要偷偷地‘走穴’了。”徐秀玉建议,应修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允许医师多地点执业,改变目前医师异地执业的无序状态,这样既发挥多地点执业有益患者的社会效应,又预防其可能出现的消极负面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