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0日讯 (记者 孙晓锐) 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充分展示绵延1300年的中国科举文化历史,促进上海市嘉定区和哈尔滨市文化馆的交流,在孔子诞辰2560年纪念活动拉开帷幕之即,10日上午,《中国科举文化展》在禹舜美术馆举行。省政协副主席何小平出席开幕仪式。此次展览共展出科举文物、图片及模型151件,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在中国科举制度的兴衰历程。
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了1300年。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11万进士。有西方学者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发明无疑是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都的一个巨大贡献。
此次为期30天的《中国科举文化展》共分为科举制度沿革、科举与教育、科举考试程序、科举人物、科举与社会文明和状元墨迹六大部分。主办方举办此次展览的目的是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公正地展示1300年的中国科举制度,使人们通过该展对中国的“科举制”有一个更为客观的评价,同时,对我国现行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的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凝聚力。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