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18日讯 昨天,全市春种启动。墒情近年最好、农资价格大幅下降、余粮价格春天上涨,一系列利好信息使全市农民对今年粮食生产充满希望。市农委调查表明,经过一个多月的“人努力、天帮忙”,全市备春耕形势明显好转,总体好于去年同期。
降水丰沛土壤墒情良好
春雨贵如油。对于“十年九旱”的哈尔滨春天来说,今年的春天雨雪格外勤。进入3月以来,哈尔滨市已经出现了几次较大的降雪和降雨过程,区县平均降水量达到40毫米左右。几场降雪、降雨对库塘蓄水和旱田增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缓解了水田旱情。气象部门土壤墒情观测结果显示,全市土壤墒情良好,明显好于去年同期,0-30厘米的土壤相对湿度均达到70%以上。良好的土壤墒情对保春种将提供有利的条件。
惠农政策促农资价降余粮价涨
与此同时,国家出台新的惠农政策,农资价格下降、农民手中余粮价格上涨等因素又形成另一场“春雨”,让农民种粮心里十分踏实。
今年中央1号文件等强农惠农政策,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更多实惠。国家提高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对水稻玉米大豆良种补贴实行全面积发放,农资价格大幅回落,物资供应充足,农业生产成本下降,有利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农资价格经过连年上涨之后,今年首次下降,综合降幅达18%。国产二铵3100元/吨,比去年同期降1000元/吨;45%含量的复合肥2800元/吨,比去年同期降600元/吨;氯化钾4500元/吨,比去年同期略高;农膜12000元/吨,比去年同期降2000元/吨;农药、柴油的价格略低于去年。
春节过后哈尔滨市的粮食价格普遍上扬。其中,水稻价格上涨0.2元/斤,目前价格为1.13元/斤以上;玉米价格上涨0.03元/斤,目前价格为0.54元/斤以上;大豆价格平稳,在1.8元/斤以上。
不确定性因素较多不容麻痹
调查表明,今年虽然春耕总体形势较好,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干部群众要注意克服麻痹思想。
水田缺水问题仍然突出。全市可灌溉用水库总蓄水量仅3亿多立方米,大部分水库处于死库容状态,大部分小塘坝处于干涸状态。预计全市水田无水泡田面积近70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10%左右;渴水面积200万亩,占水田总面积的30%左右。特别是木兰、巴彦水田将有50%的面积无水可泡。持续低温,回暖慢,倒春寒,使农时拖后。受连续降雪和降雨的影响,气温持续走低。东部县(市)地块预计今年水稻育秧将拖后7-10天,第一积温带大田播种将拖后10天以上。
对此,农业专家提醒各地干部群众,要根据耕层土壤融化情况,抓住土壤增墒、天气晴好、气温回暖的有利时机,动用一切机械力量,组织广大农民群众迅速掀起春整地高潮。东部和中南部地区力争在4月15日前完成整地,北部地区也要在4月20日前完成整地任务,切实做到“地等时”。各地在整地过程中要对秋整地块及时耙耢、镇压,留住水、保住墒;对春整地地块,要抓紧顶凌整地,并做到深松、起垄、镇压连续作业,一次成型达到待播状态。不适于整地的要少动土多保墒。
针对今年严重的倒春寒和持续低温回暖慢的实际情况,各地要加强水田育苗、旱田增温的指导,采取各种形式,指导农民积极采取战低温、抢种、育(苗)的措施保证作物苗全、苗齐、苗壮,实现作物一次播种保全苗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