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体育
搜 索
回眸大冬会系列报道之五:志愿者 城市一笔宝贵财富
2009-04-25 10:49:38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由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上千个不同工作画面拼成的志愿者风采录,其图案为大冬会志愿者标志“舞动的心”和“二OO九”
  编者按:2009年2月18日—28日,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在哈尔滨隆重举行。为进一步总结大冬会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增强全省人民热爱家乡、热爱龙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东北网将从4月21日起连续推出“回眸大冬会”系列主题报道,宣传我省及广大人民对大冬会的成功举办所做出的突出贡献。

  东北网4月25日讯  回眸大冬会系列报道之五 十万志愿者队伍的成长与城市财富的积累

  记者印蕾

  一届大冬会,一支十几万人的志愿者队伍,对于一座城市,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纵情冰雪、激扬青春的大冬会上,志愿者们默默地工作换来了赞许,收获了成长。而从多年来国内外举办大型综合运动赛事的经验来看,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人们的广泛参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正通过十几万志愿者传递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今后将逐渐演变成新老市民的基本行为规范。

志愿者的微笑,大冬会最美的名片


 

  百万小时的爱心大检阅

  每天早上7点抵达比赛场馆,查看仪器是否正常运转,然后测取冰面温度并进行详细记录,是志愿者刘菲菲的工作。在冰上项目比赛中,室内温度、湿度、冰面温度的高低都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成绩,要严格控制赛场上每个角落的温度和湿度需要志愿者们频繁地进行测量。

  每天两到三场比赛,赛前需要测量,比赛中每十分钟也要绕场一周测量各个点位,一天下来究竟要测上多少遍,刘菲菲自己也数不过来。最后一场比赛结束了,其他人结束了当天的工作,她和同伴还要继续监测和记录赛场内的气象情况,以防出现意外影响到第二天的比赛。在保证各种监测机器全部正常运转的情况下,他们才能离场。

  和刘菲菲一样,共有3000名赛会志愿者活跃在场馆、观众、接待、交通、竞赛和新闻宣传等六大类业务领域50余个工作岗位上。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已不仅仅再是誓师大会上那句响亮的口号。

  贵宾接待部的志愿者把手烫伤了,带伤坚持工作;雪上赛区的志愿者们感冒了,带着药上岗;颁奖礼仪组的志愿者为了协调比赛场地,在全部赛程结束后坚持训练到凌晨;交通部的班车引导员即便晕车也不申请调换岗位……无论在任何一个赛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志愿者真诚的笑脸。

大冬会召开前,志愿者走上街头,擦亮冰城

  赛场外,还有十万城市志愿者活跃在各公共场所。

  “请大家自觉排队,不要拥挤,礼让乘车!”在哈尔滨理工大学公交站台,志愿者董鹏挥动着小旗。每一个交通协管志愿者都和董鹏一样,站在零下二十六、七度的室外,身体很冷,心却很热。

  76岁的刘丕承老人,原本被分配在商场,老人却主动提出自己懂俄语,应该去更重要的岗位。在老人的坚持下,被调至南岗客运站工作。上岗第一天,老人站里内外巡视了一圈,把所有有俄文标识的地方都“检查”了一遍,及时更正不准确的书写。而帮助找错车站的俄罗斯友人及时找到同伴更被传为佳话。

  “市委书记也是我们的城市志愿者”,大冬会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副部长关大辉告诉记者,春节长假后的第一个双休日,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出现在“志愿者百万小时行动——迎大冬擦亮冰城”活动现场,和志愿者们一道参加义务劳动,清理残冰积雪。

  据统计,从2009年2月1日大冬会志愿者开始陆续上岗到2月28日大冬会结束,3000名赛会志愿者和10万名城市志愿者提供的志愿者服务累计超过100万小时。


 

 

3000名赛会志愿者的热情服务,保证了赛会的圆满运行

  一个人的热情,是属于自己的表情;千万人的热情,就成为一个城市的表情。大冬会上,十万志愿者的热情,成了这座城市最好的名片。

  收获人生宝贵财富

  苦吗?确实!累吗?的确。但志愿者更多的感触,是经历盛会的荣幸与激动,是“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助人之乐和志愿精神,是代表城市形象的自豪与责任感,还有得到赞赏、肯定、关爱后的满足。

  开幕式演练时,44名志愿者担当了44个国家体育代表团旗手的“替身”。训练、彩排、预演,他们替代44个国家的旗手参与演练。而当开幕式正式开始时,他们又从“替身”转换成场内服务的志愿者,负责指导这个国家派出的旗手到达指定的位置,并组织好队员按照指定的路线入场、出场,最后再引导队员到达座位观看开幕式。运动员入场结束后,完成了任务的44名志愿者收拾好物品,悄悄地消失在“欢腾的海洋之中”。走出会场,望着会场外熊熊燃烧的火炬,他们虽然没有机会观看盛大的开幕式,但没有一个人感到遗憾,他们的心中洋溢着奉献后收获的喜悦。

  在冰球馆工作的王玲,工作中与同伴们达成了默契,如果有一名同学的工作还没完成,大家就都不会离开场馆;当有同学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都会为他分忧。“志愿者的工作是一种集体行为,所有的志愿者组成了一个有着共同理想的集体,为了完成这个理想,每个志愿者身上都有一份责任。这种对集体主义的切身体会,让我很感动,这真是一种难忘和美好的感觉。”王玲回忆说。

  “成为一名大冬会志愿者,就要穿同样的服装、用同样的微笑示人、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强调的是集体观念和分工协作。”冰壶馆的翟鸿舜认为,“每个人都好比蚂蚁,有自己确切的分工,不得懈怠,也不得逾越,为大冬会的圆满举行这个共同的目标去奉献自己的力量。这份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是那样的真实和触手可及,是书本上抽象的说教无论如何难以替代的。”

  志愿者张波说,早上在车站等车时,一辆私家车看到了我穿的志愿者服装,主动带我到场馆。今天回忆起那个冬日的早晨,张波仍觉得很温暖。“我们的付出换来了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将激励我们要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量,尽力的去帮助别人”。

十万名城市志愿者活跃在城市大街小巷,为与会人员提供交通协管、信息咨询等服务


  大冬会后再出发当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状态

  这批志愿者,从招募开始就注定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发展中的黑龙江省志愿服务事业的一笔丰厚遗产。

  大冬会组委会志愿者工作部部长、团省委副书记王淑滨告诉记者,在大冬会开赛之前,当志愿者部向各部门征询志愿者需求数量时,有的部门说自己不需要志愿者,有的部门上报的数字一看就是没有经过认真考虑的,这反映出尽管社会各界都知道志愿者工作对成功举办一项世界大赛有着重要作用,却并不清楚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意义究竟体现在哪里。而在大冬会进入试运行阶段甚至是开幕之后,各部工作门不断地找到志愿者部请求帮助,因为志愿者们在各自岗位上已经发挥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人们开始对志愿者工作的重要性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城市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受表彰的志愿者重温志愿服务誓词,表达志愿服务事业永无止境和继续做好志愿服务的决心

  回眸大冬会的志愿者工作,让王淑滨感到欣喜的已不仅仅是各界的赞扬,本次大冬会的志愿者工作所创造的一种新的社会化组织动员方式已经通过这次大会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王淑滨说,以前,传统的工作方式更多的是靠组织发动,就是为了完成一项工作组织一批人去做;而在大冬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上尝试的是社会化的动员方式,完全是自发的去参与,进而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关注与支持。志愿者们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将逐渐从一种自觉行为转变为一种生活习惯,进而内化为一种生活品质和一种生存状态。志愿者创造了一种为当代青年人所追求、所喜欢的一种生活时尚和精神时尚。通过对大冬会志愿者工作的总结,我们自身也对这项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如何把大冬会的成功经验传承下来,形成一种长效机制,是我们目前正在着手做的一项工作。

 

  在大冬会志愿者表彰大会上,志愿者工作部选择了志愿者服务过程中上千个不同工作画面,拼成了大冬会志愿者标志“舞动的心”和“二OO九”字样,形成了一幅志愿者风采录。这幅风采录在作为大冬会青春画卷中的一页被永久珍藏的同时,也开启了黑龙江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崭新篇章。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