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4月30日讯记者 从黑龙江省农委了解到,截至目前,我省水稻育苗已全面结束,早育的稻苗已达三叶一心,秧苗素质明显好于历年;黑龙江省麦播在起车晚的情况下,进度快于上年同期;南部地区大田播种已全面展开,不利气象条件延误麦播和大田播种的农时已彻底抢了回来。
与往年不一样的是,机械播种比例明显提高;水稻大棚育苗的比例明显提高;优良品种的覆盖率明显提高。
据农情统计,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高产作物面积、优质粮食面积都将大幅度增加,均可创历史最高水平。预计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500万亩以上,玉米、水稻等高产粮食作物面积增加280万亩以上。
惠农大政换来好形势
透过这些喜人数字,粮食生产面临的绝佳政策环境与粮食大省稳粮增收的决心与力度凸现眼前——
惠农政策利好多。良种补贴全覆盖,农机购置补贴再提高,大幅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新春伊始,国家政策就为我省农民送来了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定心丸;省里强农惠农政策同步出炉,安排农业生产性资金22.2亿元,比上年增加8.2亿元!
生产资金准备足。今年我省涉农金融部门的农贷工作大放异彩:农村信用社积极改进服务,扩大农贷规模,降低利率,延长还款期限;农业银行经股改轻装上阵,重返农村领域;邮政储蓄、哈尔滨银行等金融主体纷纷进入农贷领域……得力的保障,使全省310多亿元春耕生产资金在4月中旬就全部筹措到位,比上年增加10亿元以上。
今年的备春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不差钱”喜人局面。化肥、种子、柴油、农药、农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更是早早下摆到户。
采访中一位“老农业”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今年的备春耕生产,有三个突出变化:一是中央和省对农业生产的政策扶持力度,为近年来最大;二是涉农金融资金保障,为近年来最好;三是各级各地领导对抓好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为近年来最高。
“高标准”筑牢增产基石
在水稻生产大县五常市,农民主动改变过去的传统育苗习惯和方式,抓住高温期,集中时间统一育苗,全市在4月3日至4月10日期间,掀起集中育苗高潮,七天结束育苗,实现了在最佳期育大苗、育壮苗的目标。在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肇东市,农民种玉米有了新“规章”。今年,该市分别建设统一规模经营的玉米吨粮田5万亩;创建粮食高产核心示范区10万亩,辐射带动面积240万亩。
省农委生产处处长李世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贯穿整地、播种、投入、农时等粮食生产全过程,是今年备春耕及春耕生产的最大特点。也打牢了实现粮食总产850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两大目标的基石。”
备春耕
气象条件利大于弊
尽管进入3月份以来,全省气温低、回暖晚,给麦播、水稻扣棚育苗及大田整地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今年备春耕的气象条件总体仍优于往年,尤其是去冬今春以来,接连的降雪降雨,为我省换来多年少有的好墒情——有十年九春旱特点的我省,目前仅个别县市土壤略有旱象,全省大部分农区旱情解除。
据气象部门统计,冬春以来,全省降了20多场雪,累计降水近40毫米,在50年来六个冬春多水年份中列第二位。进入4月份,我省降水与历年相比大部分地区偏多,最多的在一倍以上。
备耕之初,土壤缺墒和水田渴水还是制约我省今季粮食生产的一个突出问题。当时据省水利部门统计,全省耕地缺墒面积4000多万亩,水田渴水面积500多万亩。与此同时,水源保障能力严重不足:水库蓄水少,江河水位普遍低于历年同期,农区地下水位下降。目前已新增水源保障能力1亿多立方米,而且来水量还在增加,大中型水库灌区水源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但据省气象部门预报,全省四五月份气温略高、降水偏少,大风天气增多,土壤失墒加快,松嫩平原中西部部分墒情较差的耕地旱情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也存在苗期受旱的危险,因此抗旱保种、抗旱夺丰收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短评
打胜春耕这一仗
大地回春,我省进入了春耕生产关键时节。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把粮食生产搞上去,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更是一份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当前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正在加深,在经济发展面临困难的时候,农产品在保障生活、稳定物价、安定民心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突出。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保增长,基础支撑在农业;促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
省委、省政府对今年的备春耕生产高度重视,明确提出今年全省粮食总产要确保850亿斤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两大目标。总体看,今年全省春耕生产是近年来行动早、力度大、形势较好的一年。国家惠农政策好,我省备春耕资金投入充足,农资价格下降,春耕期间全省气象条件总体将较为有利等等。但也要看到,进入3月份以来,全省气温低、回暖晚,降水多、积雪厚,给麦播、水稻扣棚育苗、大田整地带来一定影响,造成一些农事活动有所拖后等。农业生产是讲节令的,时间就是粮食,时间就是产量。这就需要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和农场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快速行动,全力以赴投入到春耕生产中来。各级政府要落实好一系列惠农和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各级农技部门要加强指导服务,提高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的能力,提高技术到位率,努力增加春耕生产的科技含量。各有关部门要急春耕生产之所急,想春耕生产之所想,千方百计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总之,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打胜春耕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