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黑龙江恐龙化石骨架标本漂泊20多年重回省博物馆(图)
2009-05-06 09:16:46 来源:东北网-生活报  作者:姜虹羽 张清云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在省博物馆陈列的长9.32米、高4.18米的鸭嘴龙化石骨架标本
 

  东北网5月6日讯 5日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组装一具长9.32米、高4.18米的鸭嘴龙化石骨架标本。据介绍,这具恐龙化石组装已基本完成,6日就可接待群众参观。

  “鸭嘴龙”是镇馆之宝

  据省博物馆研究员杨秀娟介绍,这具恐龙化石骨架是鸭嘴龙,是1978年省地矿局勘探队在我省嘉荫县勘测时发现的。经过省博物馆考古人员两年的挖掘整理,一具含真骨80%以上的恐龙化石骨架运回了省博物馆。当时经过考古人员近一个月的整理设计,终于将这具我省唯一一具恐龙化石骨架组装成功了。这具恐龙化石骨架的组装成功,不仅填补了我省没有恐龙化石骨架标本的空白,同时也成了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工作人员拼装鸭嘴龙化石骨架标本
 

  巡展漂泊20多年

  这具恐龙化石骨架组装成功后,立刻成了全国各大博物馆邀请的“明星”。从1981年至2009年3月,这具恐龙化石骨架标本几乎游遍了全国的各大博物馆,曾去过我国的台湾,还在日本展出过。20多年来,这个来自黑龙江的“鸭嘴龙”接待无数游客。受到了参观者的称道与赞叹,为宣传黑龙江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5日,记者在省博物馆见到了这个漂泊了20多年的“鸭嘴龙”。巨大的骨架总共有骨骼300余块,由于经过多年的巡展,部分人造骨骼已经损坏,钢筋骨架已经变形。这次组装,为展现鸭嘴龙的凶猛和原生态造型,工作人员特意将这具鸭嘴龙的头骨造型进行了调整。

  “双龙”亮相迎国庆

  另一具这些年一直在省博物馆自然展厅内展出的大家熟悉的恐龙化石骨架也是鸭嘴龙的标本,是在1992年至1994年,在我省嘉荫县被挖掘出土的。1999年被组装成功在省博物馆展出至今。它比刚刚回家的“鸭嘴龙”大一些,长有11.32米,但是含真骨只有50%以上。

  此次两条“鸭嘴龙”齐聚省博物馆,是为了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省博物馆此次特意将这具漂泊20余年的鸭嘴龙化石骨架标本,与现在展出的另一具鸭嘴龙化石骨架标本一同进行展出,让更多的游客、市民和学生了解历史,了解自然,了解生物的生存规律和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于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