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龙海大厦“烂尾”14年 6秒钟被夷为平地(视频)
2009-05-05 20:36: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臧伟臻 陈静 邵奇 亓雪梅 赵海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视频:哈尔滨龙海大厦被成功爆破

哈尔滨龙海大厦爆破 图解全过程(点击进入)

  东北网5月5日讯 (臧伟臻 记者 陈静 邵奇 亓雪梅 赵海 ) 5日15时30分,位于哈尔滨市中山路39号的龙海大厦被成功爆破。整栋大厦按照预先设计好的方案,分成两部分分别向南侧及东南侧坍塌,整个爆破过程历时6秒。这座地上16层,地下两层的建筑物自1995年因资金不足停工后,至今已“烂尾”14年。


  据专家介绍,为了安全起见,爆破过程三次拉响警报。15时左右,第1次警报拉响,现场工作人员协助警戒范围内所有车辆和人员安全有序撤离。15时20分左右,第2次警报响起,现场工作人员再次警示人们爆破即将进行。15时30分,第3次起爆警报拉响,随后爆破工作人员开始倒计时。15时33分许,整个爆破工作成功完成。中山路阻断交通的时间为3分钟左右。

  负责本次爆破工程施工的来自吉林的爆破专家娄玺斌为记者讲解了整个爆破过程。

  龙海大厦有16个楼层,共设置了3个爆破高度(简称“爆高”)。爆破采用国际通用电雷管起爆非电导爆管雷管技术。这种定向爆破技术主要起到引导坍塌方向的作用,整个楼体的坍塌是依靠其自重完成的。所以6-7层以上的楼房才适合采取这种定向爆破的拆除方法。

  本次龙海大厦的爆破工程,从开始设计方案到今天的具体实施,前后历时2个多月,经过反复论证及测量,考虑到该大厦处于闹市区,坍塌位置直径只有6-7层楼高左右,所以设置了3个爆高,分别位于大厦的1、2层,5、6层以及9、10层。按照预先设计,施工人员将整栋大厦爆破重点分为两个部分,面向中山路的楼体,炸药及雷管被安放在直径为1.32米的钢筋混凝土承重柱的南侧,爆破开始后,楼体将向南侧坍塌,大厦东侧楼体炸药及雷管则被安置于承重柱的东南侧,爆破后本侧楼体将向东南方向坍塌。

  分别位于大厦的1、2层,5、6层以及9、10层的3个爆高将按顺序被引爆,三次爆破的秒差为0.5秒,整个坍塌的顺序为1、2层爆破后,3、4层以上即开始因重力的作用向下塌落,整个楼体开始倾斜,随即第2个爆高引爆,塌落的导向更加明显,整个楼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倒塌。第3个爆高引爆后,最上面的6层将按照计划,精确倒塌至预定方向。

  专家介绍,在整个楼体倾斜至35度角后,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整个倒塌过程,历时将为5.8秒。爆破的倒塌面积将在现场围墙之内,为了减少楼体触地面后地震波的传导,工作人员在坍塌位置周围挖掘了相通的减震沟。爆破过程中,还会有飞石四溅,为了防止飞石带来的伤害和损失,按照国际通用惯例,爆破的警戒距离为200米,爆破进行过程中,在这个范围内,禁止车辆通行、人员活动,临近住宅施工单位用蛇皮布进行遮档处理,无法移走的车辆也加盖了草帘。

  此次爆破工程由哈市建委、哈尔滨市治理停缓建办公室、市公安局、安全办等25个相关单位组成了临时指挥部,由市建委副主任市治理停缓建办公室主任刘清玉任总指挥。按照哈市政府要求,此次爆破工程确定了以人为本、安全爆破、确保万无一失的总体工作目标,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指挥部周密布署居民疏散和设定警戒区域等工作,将300余户居民疏散到安全地带,并由香坊区公安分局调动300余名警力进行严密警戒;为使爆破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先后4次召集有关专家对爆破方案进行科学论证:提出设减震墙、挖减震沟、多打孔、少装药和采取秒差式爆破方式减轻震动;提出在需要的地方悬挂草帘进行防护以避免飞石伤人;为减少尘土污染,设消防车现场实施降尘工作。

[1]  [2]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