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黑龙江举行防灾减灾知识讲座 普及避灾自救互救技能
2009-05-07 16:07:4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印蕾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黑龙江防灾减灾知识讲座现场

  东北网5月7日讯 (记者 印蕾) 经国务院批准,从今年起,每年的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5月7日至13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7日,省减灾委、省民政厅在哈尔滨举行防灾减灾知识讲座,普及和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互救技能。

  讲座中,来自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的建筑专家、地震专家、消防专家和疾控专家分别围绕加强灾害风险管理、地震预测与防御知识、消防安全知识和传染病防控知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介绍了生活常见、简单实用的避灾知识和技能。

  地震专家:掌握避震知识尤为重要震时要正确避震

  在过去的500年里,700多万人死于地震,仅从2004年至今就有48万人死于地震灾害。灾难性地震对于日益增长的世界人口来说已成为头等重要的问题之一。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地震局研究员孟宪森说,对于广大公众来说,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尤为重要。

  孟宪森介绍说,广大公众在应对地震灾害时在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地震和刮风、下雨一样属于一种自然现象,不要过分恐慌。震时则要正确避震。在平房,地震时如在窗口或大门附近,屋外又是空旷区,附近无高大建筑物,应充分利用十几秒钟的时间跑出室外,来不及跑时要迅速躲在坚实的桌、床或紧挨墙沿下和坚固的家俱旁,趴在地上,保护好头部;当闻到煤气、有毒气体时,用衣物捂住口鼻;正在用火时,要立即关掉煤气或电源后迅速躲避。在楼房要迅速躲在卫生间、储藏室、内墙角、厨房、浴室等开间小、跨度小而又不易倒塌的地方避震,不要跑向阳台,不要使用电梯。在户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狭窄巷道、围墙,尽量远离高压线、高烟囱及石化、化学、煤气等有毒的工厂或设施;正在行驶的车辆紧急停在开阔处;过桥时紧紧抓住护栏,待震后向桥头转移;山区居民注意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的威胁。在公共场所如车站、商店、地铁、剧院、教室等公共地方,切忌拥向出口,避免踩伤、挤伤,要保持镇静,作出敏捷反应,就地避震,可在排椅、课桌、框架下躲避,待地震平息后,有序撤离到空旷处。在工作间要迅速关掉电源和气源闸,就地选择固定性的机器、设备、办公桌下避震;在生产岗位要对有毒、易燃、易爆物震前应采取保护措施。


 

  消防专家:冷静机智运用火场逃生知识提高逃生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火灾已成为威胁公共安全、危害人们生命财产的一种多发性灾害。据统计,全世界每天发生火灾1万起左右,死亡2000多人,伤3000—4000人,每年火灾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达10多亿元。

  “常有绝望的人,鲜有绝望的处境”。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省公安消防总队高级工程师张凤和在讲解火灾自救逃生方法时说。张凤和介绍说,在提高火场疏散与逃生能力方面,应掌握如下方法:

  逃生预演,临危不乱。每个人要对自己工作学习和居住地的建筑物结构及逃生线路径要做到了然于胸,并要组织应急逃生预演。

  保持镇静,明辨方向。突遇火灾,面对浓烟和烈火,要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决定逃生方法,千万不能盲从人流和相互拥挤。

  不入险地,不贪财物。身处险境,应尽快撤离,不要因害羞或顾及贵重物品,而把宝贵的逃生时间浪费在穿衣或寻找、搬离贵重物品上。

  火已及身,切勿惊跑。火场上的人如果发现身上着火,不可惊跑或用手拍打,因为奔跑或拍打时会形成风势,加快氧气补充,促旺火势。当身上衣服着火时,应设法脱掉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苗。

  迫不得已,跳楼有方。要注意只有消防队员准备好救生气垫并指挥跳楼时或楼层不高(一般4层以下),非跳楼即烧死的情况下才采取跳楼的方法。即使已没有任何退路,若生命还未受到严重威胁,也要冷静等待消防人员救援。

  疾控专家:预防流感要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自己的抵抗力

  讲座中,省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专家、省疾病控制中心主任医师林玲围绕传染病防控进行了详细讲解。在介绍甲型(H1N1)流感全球疫情形势及预防措施时,林玲说,预防流感的基本要素包括注意个人卫生及增强自己的抵抗力,要注意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饮食均衡、适量运动、注意空气流通、切勿吸烟和避免前往拥挤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