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  民生
搜 索
哈尔滨规划831个避难场所 必备医疗防疫站等十大设施
2009-05-13 08:53:11 来源:东北网-新晚报  作者:谭启首 阮树斌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3日讯 12日,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原则通过了《哈尔滨市防灾疏散空间规划》,规划各类紧急避难场所831处,各类固定、中心级避震疏散场所64个,有效避难用地面积为893.86公顷,可容纳灾民447万人,人均用地面积2平方米,达到了国家标准。

  避难疏散空间道里、道外较少

  据调查,由于哈尔滨市中心城区人口、建筑物相对密集,而可用地防灾空间的绿地、公园相对较少,尤其缺少应急避难疏散空间。总体来看,南岗区、香坊区、松北区的防灾空间规模较大、数量较多,而道里区、道外区的防灾空间数量较少,不能满足需求。

  洪灾避难安置规划51处场所

  结合抗震避难疏散空间体系的建设,利用51处洪水淹没线以上的固定避难场所安置洪水发生时疏散人员,可容纳灾民266.95万人,可以满足洪灾发生时灾民疏散安置的需要。

  防止疫情传播规划三级隔离区

  为了防止疫情连发时的传播,规划在城区内以行政区划、铁路、天然水系和交通干道为基础,构成三级防护隔离区体系,将城区划分为6个一级防护隔离区,26个二级防护隔离区和94个三级防护隔离区。在市区设置2条防疫应急专用通道,确保与其他地区的有效隔离。

  近期规划建设建20个防灾公园

  按照《规划》,哈尔滨市近期建设以改造城市防灾避难疏散场所为主,确定20个防灾公园、5个体育场馆、17个大专院校为近期建设项目;重点加强25条疏散干道和15个出城口的抗震改造工程;设立三级防护隔离区并建设两条防疫紧急通道;严格按照灾时容纳的灾民规模配置相应的配套设施,确保灾时居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应急避难场所十大必备设施:

  具有临时搭建帐篷的空间

  具有较为完善的供水设施

  拥有完善的供电设施,特殊情况应自备发电设备

  有固定厕所或移动式厕所

  具备垃圾存放点

  具有通讯、广播设施

  设置医疗、卫生防疫站点

  具备消防设施

  具有救灾物资供应地点和存放库房

  各功能区设置醒目标志牌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