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社会万象
搜 索
哈汽轮机: 边建厂边造首台国产大型汽轮机
2009-05-16 14:29:52 来源:东北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王方遒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5月16日讯 2006年12月,哈尔滨热电厂。一台转动了近50年的汽轮机按照国家节能减排、“上大压小”的政策,完成了为共和国输送动力的历史使命。可它那洗尽铅华的金属躯体,却依旧在默默地述说着哈汽轮机人迎难而上,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国产2.5万千瓦汽轮机的燃情岁月。

  汽轮机厂生产“汽车轮子”?

  1958年9月29日13时30分,新中国第一台2.5万千瓦高压冷凝式汽轮机,在当时的哈尔滨汽轮机厂试车成功,中国不能制造大型高压汽轮机的历史从此被改写。此时,这座工厂的一、二期工程建设还未正式交工投入验收。

  与哈市“三大动力”的其他两兄弟相比,1958年初哈汽决定制造这个“新中国第一”时,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当时,哈汽轮机正在加紧进行着房区建设和设备安装,除木模、工具等少数辅助车间投产外,主机车间等主要生产车间都还在施工中。与此同时,当时该厂的技术人员也很缺乏,派往苏联和上海学习的工程技术人员还未学成归来。当时从全国各地抽调来的技术工人等级普遍偏低,除从上海汽轮机厂调来的少数职工具有一定的汽轮机生产经验外,多数新招入厂的人对汽轮机知之甚少,有些人入厂前竟以为汽轮机厂是生产“汽车轮子”的工厂。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百废待兴的共和国急需大型汽轮机武装新建的发电厂。为了祖国的需要,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哈汽轮机厂义无反顾地一边建设新中国第一家大型专业汽轮机工厂,一边开始了新中国首台国产2.5万千瓦汽轮机的制造。

  叶片车间尚未竣工,就将还未安装设备的光轧型钢工段改为临时叶片车间;生产非标准设备没有场地,就在冷作车间露天行车场中安装临时设备进行加工;机械化造型设备和清理设备还未到厂,就用手工造型;生产的主力———5级以上熟练技术工人不足,就动员中级技术人员和有生产经验的干部下基层充实生产一线,并组织快速培训,一位老师傅带多个徒弟,让新手尽快掌握生产技术……

  与此同时,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也紧锣密鼓加快步伐,1958年初主机车间等相继部分投入使用,加快了生产进程。在生产的关键时刻,主机车间进入12小时两班倒的紧张状态。许多职工连续几十个小时不停机、不休息,饿了就在机床旁简单吃口饭,困了就用冷水浇浇头。在忘我的工作中,多项技术难题被突破,新中国首台2.5万千瓦汽轮机终于在哈尔滨诞生。

  厂子建成了,“长子”诞生了

  当年10月,哈汽轮机厂基本建成,当时的一机部副部长汪道涵代表国家前来验收,当看到这台设备顺利达到额定转速,运行平稳后十分高兴地表示:“你们不容易啊!厂建成了,同时第一个‘儿子’也诞生了。”

  不等不靠,为了国家利益不记个人得失忘我工作。从半个多世纪前的那一刻起,这种精神就支撑着哈汽轮机勇立中国汽轮机产业的排头。从单机容量不足10万千瓦到单机容量超过百万千瓦,从亚临界、超临界到超超临界,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一个个新中国的“第一”在哈汽轮诞生。

  半个多世纪弹指一挥间,到2008年,这个当年以生产2.5万千瓦产品起家的企业,年产量达3011.1万千瓦,不仅名列国内汽轮机行业第一,也位列世界同类企业首位,登上了世界汽轮机产业的巅峰。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