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中俄多元能源合作 良好开端 走向双赢
2009-05-19 10:14:21 来源:东北网-黑龙江日报  作者: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俄远东管道和中俄原油管道走向示意图

 

  东北网5月19日讯  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18日正式开工,此前4月28日中俄原油管道工程(俄罗斯境内段)已经开工,至此中俄能源合作快车已正式驶上相向行驶的快车道。

  工程规模 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

  作为我国油气进口东北方向的一条战略要道,中俄原油管道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穿越中国边境,途经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13个县市区,止于大庆末站,管道全长1030公里,设计年输油量1500万吨,计划2010年底投产。俄罗斯境内段工程已于今年4月27日开工。中俄原油管道俄罗斯境内段长约63.4公里,黑龙江穿越段长1.5公里,我国境内从漠河至大庆段长965公里。

  曲折进程

  -2002年 尤科斯石油公司、石油运输公司和中石油敲定合作修建“安大线” 

  -2004年10月 俄政府放弃与中国的石油合作项目:安大线管道输油工程

  -2004年12月 俄政府决定修建一条从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的石油运输管道“泰纳线” 

  -2005年6月 俄罗斯东部全球最长石油管道的铺设工作因环保原因暂停 

  -2005年7月 俄罗斯总统普京做出石油优先流向中国的决定 

  -2006年11月 中俄合资石油上下游公司成立 

  -2007年3月 俄联邦工业和能源部副部长安德烈-杰缅季耶夫:完成俄罗斯公司向中国供油的合同责任,是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管线石油供应的优选方向

  -2008年8月 俄罗斯确定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线反输运费 

  -2008年10月 中俄签署西伯利亚输油线中国支线协议


 

  重大意义 打通我国油气四大战略通道

  将俄罗斯的原油输送至我国境内的中俄原油管道中国境内段18日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兴安镇正式开工建设。分析人士指出,我国油气进口正逐步呈现出东北、西北、西南和海上四大战略通道的格局,这对实现我国油气进口多元化,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是黑龙江穿越段和中国境内段的承建方和运营方。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说,中俄原油管道的开工建设对于我国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经过多年努力,东北、西北、西南陆上和海上四大油气进口通道的战略格局已初步成型。在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哈天然气管道的基础上,2008年中亚天然气管道全线开工建设,进一步巩固了我国油气进口的西北陆上通道。中亚天然气管道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穿越乌兹别克斯坦中部和哈萨克斯坦南部地区,在新疆霍尔果斯入境,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目前已落实每年300亿立方米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在西南,中国石油正在抓紧落实中缅油气管道。在海上,随着液化天然气项目纷纷上马,传统的海上石油进口通道增加了液化天然气进口这一新内容。

  国际金融背景下中俄双赢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中俄原油管道最终得以落实是中俄双方在国际油价下跌的背景下作出的理性选择,其效果是“双赢”的。俄罗斯作为能源出口大国,正面临着出口多元化的问题;而我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大部分石油进口通过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面临的压力和风险很大,陆上管道运输有利于石油供应稳定性的增加。

  中国石油副总经理廖永远介绍说,中俄原油管道设计为今后输油量的进一步扩大留有余地。他说,管道输油能力有望升至每年3000万吨,中国石油目前正在对增加输油量进行论证,与俄方的谈判尚未开始。中俄原油管道的落实使已启动若干年的中俄天然气管道谈判受到关注。

  廖永远说,中俄双方目前在天然气市场方面存在一些分歧,但谈判总体进展顺利。中俄原油管道的落实是中俄能源合作的一个重要开端,为双方原油贸易量的进一步扩大,并着手推动天然气方面的合作奠定良好基础。


  据新华社电 双方影响

  我方 稳定石油价格促进石油安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来华出席中俄能源谈判第三次会晤的俄罗斯副总理谢钦时说,此次双方就中俄原油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达成广泛共识,并签署了多项重要文件,这不仅是两国友好合作的成果,也是中俄战略协作的结晶,对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双边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能源安全是任何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一环,能源消费大国今后争夺有限的能源资源会日趋激烈,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从近期日益激烈的能源之争中可见一斑,例如在俄罗斯的石油输送管道——安大线(安加尔斯克—中国大庆)和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上的中日争夺战;近日的“俄乌斗气”等等。作为世界石油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问题上必须对话。因为只有合作,着眼于共同的利益,才能给出正确的价格信号,从而降低能源的高价格预期。

  分析人士认为,贷款换石油——这种长期的、大宗的贸易方式,可以说是一箭四雕。一是用巨大的外汇储备帮助相关国家解决或缓解了流动性不足问题;二是打击了美国华尔街的投机交易;三是得到了一个长期和稳定的能源供应商;四是与俄罗斯、巴西的石油贸易又拓展了石油交易多元化的渠道,提高了中国的能源安全。据《石油商报》报道

  俄方 有助尽早摆脱金融危机

  中俄石油管道项目的启动,尤其是双方此前达成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为俄方解了燃眉之急。据《生意人报》报道,在管道建设、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协议中,中方同意向俄公司提供总额达2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俄罗斯石油公司以供油为担保将获得150亿美元,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将获得100亿美元。第一批贷款50亿美元年底到位。

  此外,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特殊背景下,中俄石油领域合作政府间协议的签署对中俄经贸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奥斯特洛夫斯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目前,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管道几乎全部通往西方,而目前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却在亚太地区,其中中国的经济增幅相当高。他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邻国能源需求巨大,应该成为俄罗斯能源领域的主要伙伴。据《中国证券报》报道

  俄方表态 俄有能力成中国最大能源供应国

  据新华社电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茹科夫说,俄罗斯完全有能力在未来15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国。

  “能源是俄中双方的重点合作领域,两国应优先加强在此方面的合作。”茹科夫在第五届中俄投资促进会议上表示。 

  分析人士指出,这意味着中俄两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对于中国能源供应多元化及俄罗斯能源出口多元化均有积极意义。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仍稳步增长。“双边合作有助于两国国内经济增长,希望两国继续提高经贸合作的规模和质量。”茹科夫说。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责任编辑:路云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