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0日讯 2008年2月,国务院发布“限塑令”,规定从当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如今“限塑令”已实施近一年,哈尔滨市市民是否适应了花钱买塑料购物袋。日前,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大超市塑料袋使用量下降18日12时,记者在会展中心家乐福超市蔬菜区看到,前来购物的市民中不少人手里都多了个袋子。“我天天买菜,不能天天买袋子。”拎着竹筐买菜的郭女士告诉记者,20年前买东西都是自己带篮子或袋子,现在再拿起来,虽然麻烦些,但比起环境污染这样的大问题,还是值得的。

市民超市购物自备袋。
超市孙邦义经理介绍,限塑令之前,顾者总以不够结实等理由多要袋子。而现在自带环保袋购物的消费者是去年同期的好几倍,而且由于要收费,多要袋子现象也基本绝迹了。
记者从大润发、沃尔玛等几家超市了解到,超市对“限塑令”均持欢迎态度,并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
农贸市场受阻一把葱难收袋子钱
和大型超市情况相反,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哈市市区大多数农贸市场内,各种不合格塑料袋仍在公开地大量无偿提供给消费者。
19日10时左右,记者在香坊区横道批发市场看到,几乎所有的摊主都在使用各种没有任何标志的薄塑料袋,且全部为免费提供。
“我卖一把葱,也就三五毛钱,怎么好意思再向人家收塑料袋钱?”卖蔬菜的摊主陈先生介绍,“限塑令”生效后他们有段时间也不敢使用这些塑料袋了,但居民反对的声音很大,考虑到一两块钱的蔬菜还要另收一角钱的塑料袋钱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加上有关部门的查处也并不严厉,因此大家便逐渐恢复到了以前的状态。
唤起全民环保意识从生产源头上遏制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保专家李景龙建议,“限塑令”是个全民性的活动,只有全社会共同参与,提高环保意识,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环保理念。
省社科院研究员张寅森认为“限塑令”要更好地实施,应从源头上遏制。质监部门应加强对于塑料制品生产企业的监督监管,杜绝不合格塑料袋的来源;工商部门要打击肉菜市场违规使用不合格塑料袋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