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5月22日讯 21日,记者从哈尔滨市红十字血站了解到,目前哈市日献血量平均已达到13万毫升,按475万市区人口计算,人均献血每天近10毫升。
哈尔滨市献血办负责人介绍说,哈尔滨市临床医疗用血100%来自街头无偿献血,每日至少有300人参与无偿献血,预计2009年献血量将达到40万吨。目前哈市市民献血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用血需要。
一人献血8万毫升
今年52岁的徐金源,是哈尔滨市的献血冠军,在8年多的时间里无偿献血累积达到8万多毫升。他告诉记者,他第一次献血是2000年春节。初次献血,老徐有点紧张,看见粗粗的针头扎进了血管里,他使劲攥着拳头,血却怎么也流不出来,经护士指导,他才过了这一关。献完血,他手里握着还带有自己体温的那袋200毫升血,想象着这血流进危重病人的身体,使之起死回生时,一种骄傲的情感油然而生。那时,他便下定决心要把这条爱心之路走下去。半年后,徐金源特意乘车找到了街头无偿献血车,第二次他献了400毫升血。
据老徐讲,他接受无偿献血身体检查的时候,不是每次都能顺利通过,有的时候转氨酶过高,有的时候血压过高。为了达标,他要提前一个月调整饮食,补充一些降压类食品,利用白班休息时间强化体能,提高体质。几年来,无偿献血不但没让他健康受损,反而督促他养成了一套良好的作息习惯,连感冒都很少发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徐金源从电视中得知,血小板不但能及时抢救失血过多的患者,对血液病患者也有显著的疗效。血站工作人员告诉他,捐献血小板是以治疗量为单位的,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相当于献800毫升的全血。老徐听后二话没说,身体检查合格捐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坚持献血11年
“我觉得这是一个积德行善的好事,所以就一直坚持。”谈起第一次献血的情景,下岗职工李忠深有感触。1997年他在医院里照护生病住院的老母亲,正好同病房的一位老太太手术后严重贫血需要输血。当时,李忠看到病人家属急得团团转,就自告奋勇地对医生说,抽他的血看看,一查他的血型为B型,完全符合病人的血型。那次李忠献了400毫升血。当时由于人们对无偿献血的概念还不了解,所以不少人对献血也持有疑虑,生怕献血有碍身体健康。但李忠却不怕,他认为,多献一次血,需要的人就会多一份生的希望。从此,每年他都会献出200毫升的血,到今年为止,已经11年了。
虽然李忠在3年前下岗了,但他的献血热情并未减退。是什么“动机”支撑着他仍能自愿无偿献血呢?李忠对记者坦言,在人们想像中没有单位后,就如同没有了信念,只为生计而奔波,不再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我要用自己的行动向社会证明,下岗人员也没有远离社会生活,我们同样有一颗爱心,关心社会公益事业。所以,我要继续坚持下去,表达自己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