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松浦大桥雄伟桥身年底将雏形初现 |
东北网5月24日讯(夏雁峰 记者孙晓锐)自去年7月20日在松花江第一根深水钻孔桩开钻后,松浦大桥工程历经十个月的紧张连续施工,日前取得主塔桥面梁以下结构体系全面完成的阶段性成果。目前全桥正在抓紧推进主塔和桥面系施工,预计到年底,主塔将升至140米,作为地标性景观的大桥主塔和横跨松花江的3.45公里的雄伟桥身将雏形初现。
艰难的水下作业 主塔承台下25根桩基根根优质
为确保对桥身起悬拉和牵引作用的160米高主塔稳定、结实,按照“钻石型”主塔承台的设计要求,施工人员去年在松花江江心打下松浦大桥的25根超百米长的钻孔桩,它好比牙齿的牙根牢牢地嵌入水下岩层中。施工人员也为此克服了地质构造复杂,岩层坚硬,钻进阻力大,作业空间狭窄,水下作业危险大等重重困难,80天时间完成整个工程水下作业中的最艰巨任务。经中国地震局工力所最终超声波检测,25根百米钻孔桩全部合格,而且根根高于国家控制标准,创下我省复杂地质条件桥梁百米深单桩施工新记录。25根桩基将稳稳扎根在江底,支撑起钻石型主塔。
为加快进度,保障今年3月下旬启动下塔柱、下横梁施工,施工人员打破常规,一改北方“冬季不施工”的惯例,自进入去年11月份后,对大桥主塔实施“返季施工”,变“冬闲”为“冬忙”,整个100多天的时间里,主塔承台区域热火朝天,相继完成钢板桩围堰、承台基底清淤、水下封底混凝土施工、承台浇筑、下塔柱和下横梁施工等多个分部分项工程,为大桥建设赢得了宝贵战机,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深入水下7米深,被称作“水下工厂”的8000多立方米闭合空间内完成的。户外是零下30多度的低温和刀子般凛冽的风雪,闭合作业空间围板外是冰冷透骨的滔滔江水和达2米后的冰层,施工人员咬紧牙关,坚持水下作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像的困难。
严格的绑扎工艺确保主塔下塔柱造型独特
大多混凝土桥梁施工,都采用先做其“钢筋龙骨”,再实施混凝土浇筑的方式,而松浦大桥钻石型主塔,其下塔柱造型独特,呈“倒八”型,主塔的全部重量都要直接作用于这看似简单的“倒八”型塔柱上,从受力学角度看,“倒八”字型下塔柱斜向伸延至折点,折点再折回成“正八”字型上塔柱,向上合成一体。同时将折点连成一线成为下横梁,下横梁紧拉住下部的“倒八”型塔柱,起到共同支撑主塔全重的作用。
据专家介绍,下塔柱的“倒八”造型给其“钢筋龙骨”制做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首先,支护体系、模板均需改变原先垂直方向支护规则,需按一定斜率搭设,难度进一步增大。其次,钢筋绑扎因不在垂直方向作业,绑扎定位难度增大,要保证下塔柱几何尺寸,必须先确定斜向定位骨架,再进行具体钢筋捆扎。由于斜向绑扎难度大,要求每一根钢筋必须为多棱角、多折线线型,精细制作。同时要求绑扎工人具备较高技能,严格准确定位,防止“跑偏”。特别是绑扎中多处钢筋对接点采取机械连接作业,出一点偏差,两根对接钢筋就不能“同心”。为此,施工企业投放了大量人力,精心绑扎,仔细再仔细,准确再准确,十天时间里,仅下塔柱就绑入钢筋130吨。
大桥主塔将进入“爬模”施工实施阶段
记者在现场看到,松浦大桥主塔的两个“斜向”下塔柱和与其上部相连的下横梁已经“合体浇注”完工,标注着主塔桥面系以下结构全部完工,银灰色的向两岸市民展示着坚实雄伟的主塔基础的同时,也向人们昭示着160米高主塔将由此崛起。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为了保证主塔桥面系以下结构浇筑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仅在下横梁施工中,就要在主塔承台上完成支架预埋等工艺,并在支架顶端上铺一层层贝雷桁片、工字钢、底模板、侧模板,再实施浇筑,工艺极为复杂。在下横梁浇筑时,200名作业人员站在15米的高空,克服了春风大、施工位置高等复杂条件,连续浇筑长达52个小时。
据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主塔桥面梁以下结构体系全面完工后,主塔将正式进入“爬模”施工,挺拔的大桥主塔塔身会在两岸市民的关注下快速向上爬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