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片 |
东北网6月15日讯 翻开20年前首届哈洽会一张张朴素的“面孔”,再翻阅一下今日绚丽多彩的请柬、邀请函……哈洽会已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在哈洽会步入20岁生日之际,探寻其华丽变身的过程会发现,哈洽会能够20年长盛不衰,在于其准确的定位和独具的特色,更在于它始终应和时代脉搏,开拓多元化国际经贸市场。
蜕变之路日趋成熟
1990年6月6日,哈洽会鸣响了第一声礼炮,从那时起,我国打开了通向东欧国家贸易的大门。当时名为“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在省展览馆举办,邀请的客户仅限于原苏联和东欧国家,交易的形式和内容基本停留在简单的易货贸易、项目合作和劳务输出。3个暖瓶换一台冰箱,一台计算机换10吨矽钢片,贸易方式尽管原始,但却“换”来了对自己和别人的再认识。
1992年至1995年,哈洽会步入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更名为“中国哈尔滨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这时的哈洽会不但参展对象扩大了,贸易方式也由单一的易货贸易转变为既有易货又有现汇的交易形式。
从1994年第五届哈洽会起,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我国港澳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客商开始参会参展,国内“南联”也列为重要内容,一个带有地方特色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已勾画出轮廓。
1996年至2004年,哈洽会步入第三阶段,从1996年第七届开始,更名为“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贸易方式日益完善,既有规范的易货贸易,又有现汇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参展商品提档升级,突出名优新特尖,突出产品的高附加值和高科技含量;一大批“南联”项目领衔哈洽会。
2005年,第十六届哈洽会进入国家级、国际性的新阶段。开始由中国商务部、国务院东北办、中国贸促会、黑龙江省政府共同主办,并于2006年第十七届更名为“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自1990年创办至今,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万名中外客商、专业观众参会参展,总成交额逾千亿美元。几经岁月打磨,哈洽会已经成为黑龙江的“金名片”。
区域合作借力发力
从初创走向成熟,从区域走向世界。如今的哈洽会已成为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世界各国经贸合作的纽带和桥梁。3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客商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宾朋共聚一堂,推介各自优势、洽谈项目合作。
哈洽会不仅让黑龙江走向世界,也带动着国内各省(区)参展商走向世界。第十七届哈洽会时,贵州首次以省政府名义组团参加哈洽会,并签下了高达60多亿元的投资项目合同。贵州省副省长蒙启良表示,哈洽会既拉动了贵州与黑龙江的经济发展,也借助其平台启动了贵州对俄的经贸合作。哈洽会已经成为连接经贸洽谈的桥梁与纽带,引领国内各省、企业与国外企业间的经济合作。
从连续多届的俄罗斯商务日、韩国商务日、日本商务日、香港商务日、龙·台·远东经贸合作洽谈日等活动中,可以看出,哈洽会已衍生出一个区域合作的品牌家族。
国际经贸活动的空前活跃,必然拉动地方产业的优化和发展。受益最大的还是国内参展团体,尤其是黑、吉、辽、内蒙古同唱东北振兴大戏。哈洽会不仅是国际化经贸合作商榷远景的平台,也是国内区域合作的比拼舞台。
多重元素“助阵”
历经20年长盛不衰,哈洽会成功之处在于其准确的定位和独具的特色,也在于它有多重元素“助阵”,提升着哈洽品牌的品位和层次。每届哈洽会都举办丰富多彩的商务、科技、文化体育交流活动,包括“中俄经贸高级论坛”、“俄罗斯商务日”等国际论坛、商务日、商务周、项目推介会、人才交流会等20多项活动。随着哈洽会规模的扩大,活动层次的提高,不仅文化元素融入经贸活动中,黑龙江的冰雪旅游产业、会展业、绿色食品产业,也以一种文化产业的形式展现在国际客商的面前,让更多的人了解黑土文化。
哈洽会一年比一年有新的创意、新的特点、新的内容、新的提高,不仅是多元化贸易与招商引资相结合的结晶,精致办会务求实效,也使哈洽会越发具有吸引力。少了你来我往的迎送宴请,多了直奔商机的走访考察;少了程序固定的开幕致辞,多了直入主题的洽谈对接;项目招商册由厚重的大本变成几张特薄铜版纸制成的“挂历”……这些细节,仅仅是哈洽会会务活动逐步务实求精的缩影。如今的哈洽会,逐项活动安排都力求突出“实”,如改进软硬件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建立网上办证系统,提供“一站式”服务等,目的就是为了加强买家与卖家客商的会前信息互换和贸易撮合,为了扩大成交几率。
商机无限层次更高
定位准确,客商云集,服务提升,备受关注,企业追捧……哈洽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而其逆势上升的秘密也就此而解。在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之下,第20个年头的哈洽会又一次让人惊喜:展览规模进一步扩大,展位数比上届增加25%;3000个国际标准展位,仍然供不应求,截至目前,国内外参展商申请展位数已超过3100个。
金融危机来临,众展商为何还盯紧哈洽寻觅商机?这次前来参加第二十届哈洽会的台北市商业会理事长戴良川先生对哈洽会期望值非常高。他认为,哈洽会的魅力在于有了对接高端跨国公司的机会,更在于历届参会参展企业取得的累累硕果。
而他们则通过“百家台企龙江行”的活动,才认识了黑龙江,了解了哈洽会。本届哈洽会上,台湾客商除继续参会外,还首次设立了200多个展位,希望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哈洽会一路创新,国际化底色日益浓烈。回首哈洽会发展过程,它经历了前苏联、东欧的剧变,经历了外经贸体制改革,经历了边境贸易的高潮和低谷,也经历了对外经贸科技合作的全面升级。可以说,哈洽会就是我省改革开放的缩影。今年,面临国际金融危机大考的哈洽会,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份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