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经济·旅游  >  经济
搜 索
俄罗斯学者:全球经济危机拉近了中俄距离
2009-06-17 11:27:23 来源:东北网  作者:刘仲实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视频制作:李红阳 杨尚峰

两位俄罗斯学者在第二届东北亚区域发展国际论坛会场上。东北网记者张彩霞摄

两位俄罗斯学者在哈洽会东北网展位现场接受东北网记者的采访(中为索罗金院士,右为普里霍季科副会长)。东北网记者高威摄

  东北网6月17日讯 (记者 刘仲实) 在第二十届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第二天,记者在哈洽会现场采访了来参加第二届东北亚区域发展国际论坛的俄罗斯阿穆尔州科学中心主席、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阿纳托里•彼得罗维奇•索罗金和阿穆尔州中俄友好协会副主席、阿穆尔州国立大学地缘政治研究室主任普里霍季科•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两位学者。

  共同寻找走出危机之路

  索罗金院士介绍说,此次哈尔滨之行是来参加第二届东北亚区域发展国际论坛的。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的主要议题就是共同研究探讨怎样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共同寻找走出危机之路。为此中国、俄罗斯、日本、美国、韩国等各国专家学者在会上积极发表意见,共同积极地探讨和研究了怎样走出世界金融危机困境的方法和措施。索罗金院士说:“应该承认,中国在最大化地减少经济危机的影响上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他补充说,“中国黑龙江省和俄罗斯阿穆尔州之间应该注重两个地区在边境地区的国际合作。作为一个地质专家,我更注重于能源和矿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工艺的创新。”

  他介绍说,阿穆尔州科学中心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会上多次提到这方面的情况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中国商界和学术界的重视,以便能够对这些成果进行完善,进而使这些新工艺能够在生产上得以利用。索罗金院士说:“例如,在比较紧俏的铝和硅等矿物资源开发以及煤的深加工上,可以在俄罗斯远东地区或者中国建立合作生产,这是极具吸引力的。”索罗金院士详尽地向记者介绍了他的观点。他说:“具体地说就是我们有矿产资源,褐煤矿和金属矿,我们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研发了新的生产工艺,截至目前,我们认为这些工艺是世界上其他国家是没有的。这些工艺在终端产品的生产上是极富效益的。比如说,利用煤炭发电、加工石油、天然气和化肥等;而金属矿物的加工上,可以利用新的工艺生产铝和硅,这些资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俄罗斯都是属于紧俏的资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两国都是有利的。我们相信这些这种资源和工艺的优势会吸引感兴趣的大集团或商人来投资的。”

  在谈及阿穆尔州和黑龙江怎样携手共同应对危机时,索罗金院士说:“虽然说导致危机的原因很多,应对危机的路子也不止一个,但是作为一个地质勘探方面的专家,我认为俄罗斯阿穆尔地区和中国北部的黑龙江都是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如果双方能够建立合资、合作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深加工的话,将是解决当前危机的一条出路。”


两位俄罗斯学者在哈洽会东北网展位现场接受东北网记者的采访(中为索罗金院士,右为普里霍季科副会长)。东北网记者高威摄

 

两位俄罗斯学者参观东北网,与友人及东北网记者合影留念。东北网记者马龙飞摄

  经济危机拉近了我们的距离

  俄罗斯联邦阿穆尔州中俄友好协会副主席、阿穆尔州国立大学地缘政治研究室主任普里霍季科•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表示:“令人不得不惊讶的是,当前的经济危机拉近了我们在政治上的距离。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今年5月21日在哈巴洛夫斯克与俄罗斯联邦各州州长会议上就曾号召要加强与中国的边境和地区间的合作。可以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让我们的专家和学者们,让那些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商人们、让那些普通的百姓们,或者说那些与中国有着合作的人们走得更近了。可以说危机创造了一种真正人性化的、能够克服危机带来的影响的环境,这次东北亚区域经济国际合作论坛的召开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索罗金院士同样对普里霍季科先生观点表示赞同,他说:“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先生的说法完全正确,因为往往越是在危险面前人们就越团结,就越要相互依靠,这是世界的准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中俄两国人民。”

  普里霍季科先生进一步阐释说:“这种距离的拉近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这种距离上的拉近还可能是一种纯经济上、专业上的,比如在石油、能源和自然资源等方面共同进行一些经济的、可推进社会进步的合作。要在学术上、在政治上,当然了,更要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寻求相互理解,以寻求有计划的共同发展。在这一点上,我们之间已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人们走得更近了。”

首页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隋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