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禁渔期齐齐哈尔捕捞未禁 绝户网赶尽杀绝
2009-06-18 10:34:00 来源:东北网-齐齐哈尔日报  作者:李若石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东北网6月18日讯 近日,一些读者纷纷给本报记者打来热线电话,反映齐市嫩江水域葫芦头、江堤管理处老收费站坝下、明月岛附近等处有船只在禁渔期内下网捕鱼,因使用绝户网,致使小鱼苗也难逃厄运,令人痛心。

  记者了解到,从5月25日至今,虽然相关部门对非法捕捞者进行过多次清理整顿,但一些人仍存在侥幸心理,在禁渔期内依旧非法作业。对此,记者于6月12日、13日两天接连三次对嫩江葫芦头至明月岛码头段进行了暗访。

  据在葫芦头附近居住的市民介绍,从开江以来,许多渔船都没有歇过,禁渔令对他们来说,好像根本就没那么回事儿。前一天晚上下网,第二天早上三、四点钟起网。

  下网江上漂浮物风刮不动

  一位知情者提醒记者,辨认水下是否有渔网,就看水面上的漂浮物,有的用饮料瓶子、泡沫做网漂,风刮不动的肯定水下有网。6月12日17时许,记者来到葫芦头,在水面上果真发现有四五个风刮不动的漂浮物。较远的水面上有两只渔船在忙碌。一艘满载着蛤蜊的渔船正划向岸边,另一只船正在下网。在距离船只不远处的岸边,几个老者悠然地在钓鱼,一无所获的老者自言自语地抱怨着“真是一年不如一年”。记者向明月岛码头行进,一路上河道岸边零散的垂钓者有四五十人之多。18时20分,记者来到明月岛码头。五六只装有马达的船停靠在岸边,一只船上放着装鱼用的网兜,相隔十余米处,一男子正在齐腰深的水里整理下好的鱼网。在男子附近的水面上,几处饮料瓶飘飘荡荡不离水面。

  起网寸长小鱼难逃厄运

  6月13日凌晨4时20分许,记者来到葫芦头,较远处江面有两只船正在“忙碌”。在嫩江公园堤坝下,记者见到一男子正站在没膝的水里起网。站在岸上看热闹的两位老者闲谈着:“现在网有,可没有鱼。”“小鱼都打没了,哪还有鱼?”“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这打鱼,从早晨2点打到上午9点,鱼多,都吃不了。”记者凑近忙着起网的打鱼人,看见网兜里打上来的鱼也就两寸左右,均为鲫鱼,岸上收回来的网不少,然而网兜里的鱼却不足十条。听记者为那些本不该过早被扼杀的小鱼惋惜时,看热闹的一位老者说:“这算啥呀。不是有一些信教的善男信女每逢吉日来此放生吗?殊不知,这些鱼也难逃厄运,一些打鱼人知道放生地点和时间,专门在此处下网。可怜那些被放生的鲤鱼、鲫鱼,还有甲鱼,刚刚获得自由就被事先埋伏好的绝户网兜了个一干二净。”

  5时10分左右,在江堤管理处老收费站坝下,一处简易房前,多条船只聚集在水面上,一男子正卖力向回划船。在房子附近有多条狗散放,防范较严且位置偏僻,陌生人很难靠近。出售市场畅销“带卵鱼”

  6月13日凌晨4时20分左右,记者在葫芦头看到,一老者膝前的4个盆里分别装着小鲫鱼、小杂鱼和泥鳅,身后放着一小盆筛出来的,如同小虾一般大小的小杂鱼。盆里的小鱼儿活蹦乱跳,十分新鲜。“是从江里刚打的吗?”“对,纯江鱼。”老者回答一质疑的晨练者。

  记者继续观察,发现附近共分布着五家鱼摊。上坡处一女子正忙着给鱼分类,指着盆里的“麦穗”告诉记者:“5元一斤,你放心,江鱼。”下坡处一鱼摊分类工作做的较为仔细,从大到小的鲫鱼,分别卖到了每斤8元、10元、12元。

  龙沙早市上,记者见到有多个小贩叫卖着新打的江鱼,打保票地吆喝“个个有籽”,七八两一条的鲫鱼每斤卖到了8.5元,稍大一些的鲫鱼每斤卖到了10元,前来购买的市民络绎不绝。在早市上,同样大小的养殖活鲫鱼,价格则差了许多,七八两大的每斤为5.5-6元。

  资源保护渔业迫在眉睫

  5月25日至7月10日,齐市进入自然水域禁渔期,按照省农委禁渔期公告要求,在禁渔期间,禁止从事一切捕捞作业,所有捕鱼船只必须船上岸、网上滩,而记者走访的情况却背道而驰,非法打鱼者非但没停船歇网,反而肆无忌惮捕捞,给齐市自然繁殖场所造成破坏,致使水产再生能力下降。与此同时,滥用绝户网等非法网具也大大加速了渔业资源的迅速减少,齐市在保护和恢复自然渔业资源上已迫在眉睫。

责任编辑:邵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