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研讨会19日召开。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东北网6月19日讯 (记者 顾硕)为期两天的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研讨会19日结束。来自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总局等部委,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财政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以及黑龙江省有关涉农部门负责人齐聚哈尔滨,在考察黑龙江省绥化、呼兰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后,与会人员就新形势下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副省长吕维峰陪同考察并在研讨会上致辞。
![]() |
为期两天的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政策研讨会19日结束,副省长吕维峰致辞。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2008年,财政部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做出了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的实施,对于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特别是对于黑龙江这样的农业大省来说,不仅给现代农业的提速发展和农业发展方式的加速转变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也为创新财政支农工作机制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撑。
![]() |
副省长吕维峰陪同考察绥化国家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杨启农机合作社。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一年来,黑龙江省以提高粮食产能为重点,以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关键,推进黑龙江“大粮仓”建设。截至目前,黑龙江省省级财政安排8500万元,与中央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2.2亿元相配套,同时整合国土、水利、交通、农业开发、林业等相关部门及垦区资金1.7亿元,共计4.75亿元,采取“拼盘”形式将资金向示范区倾斜,集中投入各示范区,共同推进了财政支农资金的整合。目前,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县已达31个,建成旱田和水田示范区总面积分别达到230万亩和55万亩。全省31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已迈出新步伐,特别是水田示范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生产条件大为改观;物质装备水平实现新突破,示范区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5%以上;科技进步发挥新作用,通过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综合集成运用,示范区内科技贡献率达60%以上,比非示范区高7个百分点。
![]() |
参会人员认真听取会议。东北网记者 顾硕 摄
目前,示范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民生改善、生态改观等多方面呈现喜人景象。据统计,2008年第一批示范区实施后,增产粮食8900万斤,其中玉米和大豆亩增产20%以上,水稻亩增产15%以上。而且带动了农民增收,据第一批示范区统计,旱田区农民通过粮食增产人均增收1144元,节约成本人均增收440元,劳动力转移人均增收1280元,三项合计人均增收2864元;水田区农民通过粮食增产人均增收1349元,节约成本人均增收395元,劳动力转移人均增收1000元,三项合计人均增收2744元。
现在,项目区内90%的行政村被纳入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范围,村容村貌等方面的建设得到有力支持。同时,省级财政已对项目区内35个的公路、泥草房改造、沼气池、自来水、村卫生室和活动室等综合配套设施建设给予了相应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