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黑龙江综合  >  文卫·体育  >  文卫
搜 索
重走黄金古驿路寻第十一站:空见黄土不见人
2009-06-21 09:35:28 来源:东北网  作者:马士和 庞伟建 常擎旗 田澍良 李富喆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落马湖 东北网记者李富喆摄

  东北网6月19日讯(大兴安岭日报记者马士和 庞伟建 常擎旗 田澍良 东北网记者李富喆)第十一站在黄金古驿路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从此向北,就进入了林海茫茫的大兴安岭,而这意味着告别了松嫩平原而进入了山区,道路将更加难行,随着位置的往北,农耕文明的痕迹越来越模糊,实际上,从墨尔根出发,无论是驿站人还是运金的赶马人都会带上一种特产——马肉干充饥。

  在大兴安岭清朝设立的33个古驿站中,第一站被命名为噶鲁河 站,它的位置就在今天的呼玛县北疆乡。

  17日,采访团一行并没有去呼玛县成,而是先行取道北江乡,寻找第11站的遗踪。

  也许是因为古驿站的缘故吧,也许是因为生活所迫,也许是因为大兴安岭黄金的传说,也许是因为闯关东的大军在这里偶尔歇了一下脚,总之,谁也说不清楚北江乡的先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它地处偏僻,杳无人烟,从车窗向两边张望,除了茫茫的林海,斑驳的稻田,就是不时钻出树林的野鸡、飞龙等鸟兽,偶尔看到一两处房屋——那是近年来在这里建立的森林管护站。寂静、悠远、相间土路飞起的滚滚黄沙,挡住了前方的视野,我们的车队就在风沙中、在沙粒拍打车窗发出的噼噼啪啪的声响中,沿着弯弯曲曲的、不知何时才有尽头的小路向前行进。

  就这样大约过了2个多小时,北江乡眼前在望了。

  如大兴安岭大多数的农村一样,这里并不富裕但平静、安详。传统民居木刻楞不多见了,村民们大多数的建筑是“板夹泥”和砖瓦房。这里没有电,只是每天晚上,村里用柴油发电机发两个小时的电,村民们说,他们每天也只能看看新闻联播,大兴安岭新闻。如今这里,很多年轻人已经耐不住寂寞,纷纷外出寻找他们所想象中的美好生活。

  关于第十一站的记忆,在采访团所接触到的被采访对象中,都肯定,北疆乡就是当年的第十一站,遗址就在现在的嫩漠公路旁边的落马湖附近。

  关于落马湖,还有一段传说,而且,这里的居民几乎都知晓。刘道爱,今年72岁高龄,在村子里,也算是“老人儿”了。他对采访团说,当年,李金镛重走古驿路,从墨尔根出发至此,旅途劳顿,人困马乏,看到湖边河水清澈,他与随从在此处下马,人畜共饮一方水,从此,这个地方就被命名为落马湖。

  传说毕竟是传说,落马湖附近难道真的有古驿站的遗址么?

  建国后,呼玛县在北疆乡建立起了大兴安岭著名的“五七”农场,曾经在这个农场当过拖拉机手的于金岩老人回忆道,他和他的同事们几十年前开发建设五七农场时,见过第十一站的遗址。

  据他描述,第十一站的位置的确在落马湖附近,从嫩江沿嫩漠公路刚过落马湖大桥,公路下10几米的地方便是。那里,四、五百平方米的草地与周围的草地明显不同,草的底下明显是夯土,土层上的草也比周围的草要矮上一些、稀疏一些,并且,他和同事们还在夯土层上看见过用来做饭生火用的土坑,坑内,还有一些黑色的东西,但不太明显,他也确信,那里肯定就是第十一站的遗址。

  既然有遗存,采访团马不停蹄,立即奔赴落马湖,我们很兴奋。

  当汽车徐徐停下,眼前的景色让采访团大失所望,如果不是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就是落马湖”,我们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的“湖”分明就是一个湿地,水波荡漾,芳草萋萋,无边无垠,公路不远处的确有一座桥梁,但是公路两旁却没有我们盼望已久的夯土。

  十一站,究竟在哪里?

  在前往落马湖之前,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第十一站的遗址应该在一个叫江源的地方。我们来时曾经路过。但是,因为传说充满了神奇,我们还是先行来到了落马湖,看来我们不得不折返了。江源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岔路口,在这里矗立着一间小民房,是呼玛县林业局的林业防火检查站。敲门,无人回答,推门进入,屋内空无一人,坐北朝南的大炕上,两床被褥整齐地向后一卷,一部半导体收音机,一副扑克。我们在屋内转了一圈,不见主人回来,我们又静悄悄地退了出去。

  眼前,森林茂密,野草丛生。我们以这间民房为中心,找寻着夯土的遗迹,但遗憾的是,除了野草和森林外,我们一无所获。

  回县里的路上,我们是带着深深的叹息的。黄沙再次吹来,有人赋诗一首:纵横千里走边疆,一腔热血入风尘,依稀畅想当年事,空见黄土不见人。远处,传来拖拉机的声音,那是辛勤的人们在地里耕田。我们忽然想起了在北疆乡听到的另一个关于古驿站由来的传说:当年,康熙帝御驾亲征雅克萨,走累了就停一下,从墨尔根到雅克萨,总共停留了33次,于是,在皇帝曾经停留的地方,便形成了今天的33个古驿站,皇帝所走过的路,就变成了我们要找寻的古驿路。传说也好,遗迹也罢,任历史的烽烟起起落落,这里的居民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依然会讲述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故事、传下来的精神、传下来的信念……几百年后,这里也许会如第十一站一样湮没在树影之中,但是这种一辈辈的“传承”会继续下去,这,不正是我们这次找寻的意义所在么?车子继续向前行进,我们也会把今天寻找黄金古驿的故事传递下去……

责任编辑: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