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23日讯 大兴安岭地区坚持以学习实践活动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重中之重,采取“十项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实现了首季“开门红”。第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0.8亿元,增长12.1%;一般预算收入实现9842万元,增长4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实现2.6亿元,增长63.4%;全区旅游收入达到2.6亿元,增长2.8倍;矿产开发业实现产值3.97亿元,增长1.1倍;林产工业精深加工产值比重提高了7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5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58元,增长19%;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9%,创历史最好水平。
一是不断加强生态建设。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要求和部署,全面加强“三总量”管理,着力抓好森林防火工作,严厉打击各类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探索“远封近包”、“林农联合管护”和“管、育、用”一体化森林经营新机制,完成火烧区植被恢复更新、退耕还林等任务,突出抓好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工作,加快建设具有大兴安岭地域特色的生态景观森林带,全力建设黑龙江省生态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区。
二是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紧盯国家政策走向,在国家扩大内需“十项举措”出台的当天,就派工作组赴京研究项目申报程序和前期工作要求,重点筛选出143个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成立了争取政策领导小组,定期听取争取政策支持情况汇报,建立了项目环评、土地、可研集中会商机制,自筹20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前期工作,成功储备了一批高质量项目。利用国家林业局和省政府两个渠道,对确定争取的重点项目紧盯不放,全力争取。前三个月,已争取到国家扩大内需资金总额3.22亿元。三是深入优化发展环境。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保增长、促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去年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年”活动的基础上,将今年确定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年”,制定下发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入年活动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建立了情况反馈的“绿色通道”,成立了6个由地级领导带队的推进组,深入重点挂牌保护招商引资企业征求意见。不定期对行政执法、综合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明察暗访,集中整治弄权勒索、吃拿卡要等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安商、亲商、护商的浓厚氛围。
四是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建立了项目建设紧逼机制,实施“项目建设一把手工程”,对重大项目实行地级领导包扶制度,纳入目标责任制进行考核,每月听取一次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每季度召开一次项目建设联席会,做到人人身上有责任、人人肩上有压力,激发了各级领导,特别是地级领导干部推进项目建设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责任部门和工作要求,对推诿扯皮、贻误工作的一律实施行政问责。目前,年初确定的总投资259.45亿元的“三个十工程”进展顺利,续建项目开始陆续复工,13个新建项目完成了省地县环评审批手续,这些项目都在全力推进中。
五是切实发展接续产业。以13个林产工业精深加工项目为重点,加快集团化发展步伐,做强林木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年底前实现“可加工原木不出区”的目标。以加快辽宁虹京钼业、云冶集团等项目建设为重点,鼓励和支持地勘单位和企业进行矿产资源勘察和开发,力争矿产开发业产值增长45.2%,加快有色金属冶炼及能源转化基地建设。以漠河、加格达奇为龙头,办好中国大兴安岭首届国际蓝莓节暨山特产品交易会、全国生态文明论坛等重大活动,高标准建设一批大气恢弘、具有震撼力和冲击力的景区景点,全力打造生态休闲旅游基地。以食用菌、蓝莓等开发利用为重点,加强野生基地保护和标准化养殖、种植基地建设,打造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加工基地。
六是重点抓好产品销售。针对去年年末木材销量、售价双下降的不利局面,迅速改变销售策略,变坐商为行商,组建了10支销售队伍,深入辽宁、河北等地的30多个销区,取消中间环节,与消费者直接见面,打开对外直销市场。落实专人与铁路部门进行沟通协调,及时调整车型和流向,保证了车皮供应。一季度,共销售原木70.3万立方米,同比多销14.1万立方米,销售收入实现4.1亿元,增加6589万元。经济材售价每立方米比内蒙古大兴安岭林管局高出26元,多创效益1000多万元。七是聚力发展地方经济。努力为中省直单位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发展环境,分别召开了全区中省直单位和金融部门座谈会,加强了与中省直单位沟通联系,对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地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信用联社和烟草公司给予了30万元的奖励。着力为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调动个体私营企业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积极性,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一季度,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31.3%;实现税收7893万元,增长48%。各中省直单位在全区新增投入近7亿元,形成了相互支持、协力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良好局面。
八是扎实推进改革开放。认真总结十八站林业局综合配套改革经验,切实搞好新林林业局林场改革试点,并在年底前全面推开。大幅压缩会议费、差旅费等弹性支出,加强产品销售工作,力争今年再实现增收节支1亿元。加强与沪苏浙等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认真落实安商、扶商、稳商的优惠政策,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0亿元,增长40.8%。以中俄石油管线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漠河口岸建设,力促石油结算业务在漠河口岸报关,把漠河打造成为世界知名、中国最北的边境口岸。全力推进对俄森林开发,切实抓好阿玛扎尔40万吨纸浆项目建设,确保完成50万立方米商品材生产和3万立方米木材加工任务,力争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5%。
九是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落实“阳光工资”政策,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突出抓好棚户区改造、城镇给排水和供热工程以及无电村屯电网改造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就业援助制度,确保全年新增就业1.3万人。关注弱势群体,加大城乡低保工作力度,真正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林区职工群众。
十是狠抓工作推进落实。提出并认真贯彻“抓住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找出不落实的原因、追究不落实的责任”的理念,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地委、行署就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将年初“两会”确定的重点工作进行分解,明确了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召开了建区以来首次全区督查工作会议,制定出台了《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督查考核办法》,积极构建大督查工作格局。建立了定期通报和明查暗访机制,对每一项重点工作都全程跟踪,及时督办,加大行政问责力度,对重点工作推进不力的8家单位的行政一把手进行了诫勉谈话,起到了很好的警示督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