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6月24日讯 面对龙江大豆产业的外挤内压,业内人士并没有丧失信心。他们认为,加入WTO后外资和进口大豆等外因我们无法控制,但是可以从内因入手扭转乾坤。
用好“原生态”“绿色”王牌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据推算,我国大豆的栽培历史至少已有4000年。而我省又是大豆的主产区,种植历史悠久。更为重要的是,我省还坐落在世界三大黑土带中最大的一个。
黑土地是黑龙江人的骄傲,土壤肥力、理化性质和孔隙度极佳,是世界公认的“土中之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他地区,盛产大豆。
省绿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我省的大豆都是绿色食品,但是由于缺乏品牌,没有充分利用绿色食品的优势,好粮没卖上好价,没有体现其应有的价值。
省农科院大豆专家刘忠堂说,我省的大豆蛋白质含量为全球之最,但由于缺少保护机制,宣传不到位,使很多消费者仅看价格而忽略了品质,而且出口产品没有获得高回报。
专家表示,利用我省的优质大豆资源,生产绿色产品,培育高端产业链,跳出与进口大豆打价格战的束缚,龙江大豆将成为抢手货。
充分发挥“非转基因”优势
我省的大豆除了的生态良好,还有非转基因的优势。业内人士指出,拯救国产大豆根本的战略就是用好这两张王牌,夺回定价权和话语权,让我省特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发挥效力。
省大豆协会秘书长吴立强表示,我省大豆之所以珍贵、稀缺,一是因为其蛋白质含量高,二是因为它是纯天然的非转基因大豆。
相关人士表示,转基因食品问世来,虽然尚未报道过食品安全事件,但鉴于转基因产品的众多说不清并从安全性考虑,欧美及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明确限制转基因产品应用在食品领域。
“我国很少在非转基因安全方面进行宣传。很多老百姓看见大豆包装上印着‘非转基因’字样,认为是不好的产品,反而拒绝购买。”对于中国出现的大豆危机,相关人士认为,这是非转基因大豆与转基因大豆之间的一场较量。
努力提升龙江大豆品质
我省一直是中国大豆出口的主要供应地,大豆出口鼎盛时期,出口量近百万吨。对食品营养性和安全性最为挑剔的日本,更是黑龙江省大豆出口的主要市场。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前,我省的大豆每年出口日本30万吨左右。但近年来,出口日本的数量在急剧下降。
对于我省大豆在日本市场份额的流失,很多人认为是价格偏高所致。但是吴立强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日本放弃我省的大豆主要是因为我省大豆的品质下降。
日本在食用大豆方面,一直用高价来保证品质,现在每年都要在美国单独种植相当数量的大豆运回日本,其收购价格每吨要高于普通食品大豆35美元。
我省大豆产量低、出油少是多年存在的问题。记者从省农委了解到,目前我省大豆的平均亩产只有130公斤,部分地区的亩产不足100公斤,远低于美国的亩产170公斤的产量;我省的非转基因大豆出油率只有17%,而转基因大豆出油率高达20%-21%。产量低、出油率低的非转基因大豆在竞争中势必要处于劣势。
大豆需要现代农业支撑
要想改变大豆的现状,没有现代农业支撑是做不到的。
杨玉明说,近几年,我省增加了大豆方面的科研、种植投入,但是对于数千万亩的种植面积,投入的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他建议,利用我省农业高校、科研院所多的优势,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提高大豆产量、增加出油率、提高抗病能力。
据悉,由中国大豆产业协会发起的东北大豆产业化试点活动已经在大庆、齐齐哈尔市、内蒙古自治区的扎兰屯市和黑龙江农垦总局红星农场开展。
虽然我省是大豆主产区,但是大豆交易市场却不在我省,而是在沿海地区。因此,我省的大豆市场信息相对滞后。因此,必须发挥政府、媒体和合作组织的作用,让全省200万户豆农都不同程度地获得市场信息服务。
吴立强建议,在大豆产业方面政府应该扶持三个关键点,一是加大对农户的直接扶持力度,二是扶持大豆加工企业力度,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三是扶持大豆高精、高、新的大豆产业,提高大豆的市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