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赛区赛场实况
东北网6月27日讯(记者高雷 王一森 李晶)27日12时20分,黑龙江省首届俄语风采大赛绥化赛区预选赛圆满落幕,20名选手晋级28日举行的选拔赛。
![]() |
在校园内张贴大赛海报
![]() |
东北网工作人员在现场安装设备
![]() |
工作人员在布置会场
![]() |
工作人员在布置会场
![]() |
东北网记者在赛前采访两位评委
![]() |
年轻选手们在赛前充满信心
![]() |
选手们到赛场报到
![]() |
选手领取参赛号牌
![]() |
温习最后一遍
![]() |
评委就座
![]() |
主持人宣布大赛开幕
![]() |
绥化学院外国语系书记刘化民讲话
![]() |
东北网总编辑助理高威宣读比赛规则
![]() |
第一个上场的39号选手在演讲
大赛评委:这样规模的比赛实在太难得了
![]() |
两位评委在大赛前接受东北网记者的采访
![]() |
评委们在评判席上就座
![]() |
选手的演讲令评委们发出会心的微笑
6月27日早上,在俄语风采大赛绥化赛区的比赛开始之前,东北网记者采访了大赛的两位中俄评委,来自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的何文丽和塔季娅娜·安德烈耶夫娜。
何文丽是黑龙江大学俄语中心主任、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俄语教研室主任。作为一名资深的俄语教育工作者,她对大赛非常有感触。她说,很久没有过规模这样盛大、参与者这么多、这么广泛,持续时间这么长的俄语盛会了,主办方的独具匠心令她非常高兴。她认为,毫无疑问,大赛将有利于提高黑龙江省的俄语教学水平,有利于扩大俄语学习在大众中的影响。她还说,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高度重视大赛,除了派出评委之外,还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布置参赛事宜,很多教师放弃休息日,为参赛学生提供辅导。
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外籍教师塔季娅娜·安德烈耶夫娜说,大赛非常好,这体现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对俄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俄语学习在中国经历了高潮和低谷,现在看来很明显,新的一轮俄语学习高潮又到来了。中俄是友好邻邦,中国年轻人学习俄语,有利于这两个伟大的国家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绥化赛区选手:大赛提供了难得的提高机会
![]() |
255号选手胡俊婷
27日上午,在首届俄语风采大赛绥化赛区的比赛中,255号选手胡俊婷以流利的演讲赢得了44分的高分(满分50分)。她兴奋地走下舞台后,记者与她进行了交谈。
胡俊婷现在是绥化学院的大二学生,她来自五大连池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她从小就有语言天赋,听过的故事很快就能复诵。妈妈说,“这孩子上大学之后,学个能用得上她天赋的专业吧!”于是胡俊婷就选择了俄语专业。
胡俊婷说,俄语在她的面前展开了一个瑰丽的世界。普希金的诗令她久久回味,列宾的画则令她感到格外的朴实亲切。每当读懂一篇俄语文章,她都能体会到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胡俊婷说,大赛给了她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她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成功的翻译,能亲自踏上俄罗斯的土地,去看看俄罗斯壮美的自然风光。她说,俄语将是她一生的事业。
![]() |
529号选手张天琪
绥化赛区的529号选手张天琪来自伊春,是绥化学院的大一学生。刚刚走下舞台的她一边抚着胸口,一边笑着对记者说:“刚才太紧张了!”
张天琪的父亲是小学校长,母亲是小学教师。张天琪说,受父母的熏陶,她从小就对语言产生了兴趣,尤其在高中开始学习英语后,外国语言的魅力令她着迷,学习起来非常有兴趣。在北京奥运会的现场直播画面中,她看到在场的同声传译能够那样迅速准确地将外国要人的话翻译过来,从此将做一名好翻译作为了自己的志向。
在谈及已经学了英语,为何又选择了第二门外语——俄语的时候,张天琪说,一切都源于维塔斯的歌。她第一次听到维塔斯的歌声的时候就被深深地震撼了,由此产生了学习这门语言的愿望。
她说,平时学院的学习环境很好,每天学校查早晚自习都很严格。大赛让她有了难得的锻炼和交流的机会,她将来会更加努力地进行学习。
![]() |
绥化赛区91号选手吕晓丽在演讲
在首届俄语风采大赛的绥化地区赛场上,参赛的选手大多数是在校学生,还有少部分来自社会。91号选手吕晓丽就是这少部分中的一员。
记者与她攀谈了起来。吕晓丽说,她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学习俄语,成绩不错。她觉得自己已经学得很好了,但当父亲带她到俄罗斯的布拉戈维申斯克市历练的时候,她才发觉自己接起俄罗斯人的电话时,居然一句都听不懂。她由此体会到,单纯在课堂上、从书本上学俄语,离实际应用相差甚远。从此,她开始主动寻找一切机会,与俄罗斯人交谈,训练自己的听力和口语。现在她的俄语进步很快。
吕晓丽说,俄语风采大赛给黑龙江的俄语学习者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她也想向俄语学习者们说上一句:只有多说、多练、多参与俄语会话,才能摆脱掉“聋子俄语”和“哑巴俄语”,真正学以致用。
![]() |
345号选手万云霞
在27日上午举行的预选赛上,345号选手第一次上场时由于紧张而没能完成演讲,她下场后稳定了一下情绪,过了一会又勇敢地重新走上舞台,赢得了观众和评委们由衷的掌声。
345号选手万云霞是一个来自虎林农家的可爱姑娘,现在绥化学院读大二。她在高中时学的是英语,在高考时选择了俄语专业。之所以选择一门全新的语言从头开始,她说,是由于她对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尤其是城市风光感兴趣。她很喜欢哈尔滨中央大街上经典建筑的异国风情,也更加向往能到俄罗斯去看看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俄式建筑。
万云霞说,她通过今天的大赛学到了很多东西,尤其是锻炼了胆量,变得更加闯实了。她希望将来能更多一些这样的机会。她还说,她正在努力争取明年考导游证,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导游,用流利的外语向四海宾客介绍黑龙江的美景。
愿她的梦想能够成真!
![]() |
评委何文丽在向王政讲解演讲技巧
![]() |
335号选手王政
27日的预选赛,让黑龙江大学俄语学院俄语教研室主任何文丽很是感慨。她说,很多参赛的选手都是只学了很短时间的俄语,就勇敢地走上了舞台,这些年轻人的勇气值得赞赏。
大赛中的335号选手王政正是何文丽所说的年轻人之一。来自哈尔滨的他今年刚读大一,在踏入大学校门之前,他从未学习过俄语。
与许多同龄人相比,王政显得更加成熟与理智。他说,现在大学生不好找工作,所以他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避开了一些热门专业,而选择了看似冷门的俄语专业。
王政说,今年是中国的俄语年,俄语热正在悄然升温。相信随着中俄关系的发展,将来俄语一定会大有用武之地,为此他一直在刻苦学习。
他说,绥化学院的老师们教学都很认真,上课时知识量很大。他除了认真学习语言点之外,将学习重点放到了口语上,他希望自己将来能够学以致用。
绥化学院孙立鹏:俄语事业大有可为
![]() |
绥化学院外国语系副主任孙立鹏
![]() |
孙立鹏在组织学生们为大赛做准备
![]() |
绥化学院外国语系的同学们在积极张贴大赛海报
黑龙江省首届俄语风采大赛绥化赛区预赛暨“中国电信杯”绥化市首届俄语风采大赛正在紧张进行。这次比赛是由绥化学院和中国电信绥化分公司共同举办的。在赛场外,记者采访了绥化学院外国语系副主任孙立鹏。
孙立鹏说,能够举办这次大赛,绥化学院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学院上下都为大赛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他说,绥化学院从1985年开设俄语专业,2001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最开始时只招一个班,随后规模不断扩大,从两个班、6个班直到15个班,现在已成为黑龙江省规模第二大的俄语教育基地,在校俄语专业学生达到756名。
孙立鹏说,很多家长在认识上都存在着误区,认为学习俄语出路太窄,不如学英语实惠。实际上,当前中俄关系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使得中俄之间的各种合作与交流日益紧密。作为与俄罗斯接壤的中国边境省份,黑龙江需要大量的俄语人才充实到公务员及外贸商务队伍当中,以应对形势的发展。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绥化学院的俄语专业学生就业率却达到90%以上,大部分都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孙立鹏总结说,俄语事业大有可为。他希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大赛这样的机会,能让黑龙江省俄语教育工作者和俄语学生互相交流、学习、提高,共同迎接中俄合作崭新的未来。
俄语风采大赛绥化赛区赛场花絮
6月27日,在俄语风采大赛绥化赛区的赛场上,欢笑与掌声持续不断。因为参赛选手很多都是自己的同学,年轻的观众们每每刚刚听到主持人报出选手的名字,就热烈鼓掌,并高喊选手的名字,为他们加油鼓气,整个赛场高潮迭起。
|
记录难得的瞬间
|
加油!
|
青春就是这样充满欢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