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 记者29日从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获悉,今年哈尔滨市新医改重点确定,全市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将达到80%,参保人数将达到352万人,比去年增加91.5万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姜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市领导丛国章、张显友出席会议。
特殊慢性病补贴增至54种
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将分别由5.2万元和4.5万元调整到10万元和6万元,明后两年还将逐步调整和提高。
纳入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的住院医疗费,市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到7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比例提高到50%,城镇居民到乡镇卫生机构住院就医,统筹基金支付比例提高到80%。
降低乙类药品自付比例,市区将职工个人自付40%的乙类药品降低到30%,将居民医保乙类药品个人自付比例调整到与城镇职工支付标准一致,今年市区特殊疾病门诊治疗和特殊慢性门诊医疗费补贴病种增至17类54种。
统筹解决依法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参保问题,将已实现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医保范围,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外来人口和在哈无户籍常住人口可参加城镇居民医保,鼓励自由职业者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招募毕业生充实城乡卫生机构
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主要推进一所县级医院标准化建设,10所中心乡卫生院、10所一般乡卫生院房屋改造和144所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任务,新建、改扩建4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71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设备装备任务。公开招募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农村乡镇卫生院。
实行基本药物不加价销售
从今年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在国家基本药品目录内配备药品试点工作,并逐步实行零差率销售;对承担国家基本药物高危药品的生产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对纳入国家基本用药目录药品实行全覆盖抽检;强化医药价格明码标价、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清单公示等制度。
公立医院大夫打破职务终身制
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规模,全面实行聘用合同制,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以不同岗位的责任轻重、技术劳动的复杂程度、工作量的大小为主要考核目标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院前急救网络向农村延伸
启动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平台建设,增设急救分站,将院前急救网络向农村延伸,启动实施为8至15岁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为34至64岁农村妇女进行乳腺癌和宫颈癌早期筛查、为贫困白内障患者开展复明手术、消除燃煤型氟中毒危害、农村改水改厕等六个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继续实施结核病、艾滋病免费救治公共卫生政策,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9类2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提高到1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