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6月30日讯 大庆石油学院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使学习实践活动呈现出新的特色,收到较好成效。
1、组建三个团队,为“青马工程”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一是组建专业理论导师团。由人文科学学院理论水平高、业务精、有经验的20多位教师组成专业理论导师团,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中共党史三个硕士专业为依托,针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等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二是组建成长实践导师团。由有经验的学生工作干部、共青团干部、机关干部等30多人组成成长实践导师团,针对青年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以及与大学生成长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开展重点指导,提升学生的认识和实际本领。三是组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由学生党员中理论素养高、表现出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20多人组成学生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学习与研讨,并借助网络在百度帖吧中及时纠正学生言行,解答学生疑问,传递学生对学校的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2、建立三个平台,使理论学习扎实有效生动活泼。一是以“先锋团校”为平台,积极开展理论宣讲。院团委成立了“先锋团校”,对学生进行系统培训,每年举办各类讲座70余次。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先后举办了“践行科学发展观,大庆精神再教育”、“以文化塑造有灵魂的校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等专题讲座,加深了广大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二是以“青年论坛”为平台,积极开展理论研讨。在理论讲座的基础上,开辟了“青年论坛”,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青年关注的热点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不断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三是以“实践课堂”为平台,促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坚持用大庆精神培育青年学生,在大庆市建立了18个社会实践基地,聘请了30多名油田一线的领导、校友、工程技术专家担任学生思想教育兼职教授,每年来学校讲座近50场次。学习实践活动以来,组织开展了“学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启动仪式暨“铁人精神报告会”,邀请大庆1205钻井队队长胡志强为青年党员作了题为“铁人精神永放光芒”的报告,并先后组织青年党员参观了油田博物馆、铁人纪念馆和采油四厂,把青年党员的感性认知升华为理性认识,把大庆精神内化为人文品质。
3、依托两个抓手,促进理论水平与实践锻炼的同步提升。首先,积极推进“理论学习课题制”。针对青年党员自主性强、思想活跃的特点,通过确定重点研究内容,让广大党员通过搞研究的方式加深对理论的学习和认识,把被动灌输变为主动研究。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先后确定了“高教强省与青年责任”、“如何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中国国情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高校团员青年如何在高教强省战略中准确定位”等研究课题,组织青年党员广泛参与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深化了对理论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其次,积极开展“四书”活动。即读书——号召学生骨干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至少阅读一本马克思主义著作;讲书——讲述一本影响你成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书籍;论书——通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论坛进行研讨,把读书、讲书成果进一步深化;著书——以理论学习课题制的形式对理论学习成果进行重点研究和调查实践。通过引导学生骨干积极参与“四书”活动,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入行动。
4、开展四项服务,促进“青马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开展校园服务,增强奉献意识。定期组织各级志愿者制作条幅和标语,号召同学们维护周边的绿地,并组织人员对校园范围内的花坛和草地进行清扫,为师生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根据同学们寻物启示张贴的具体情况,党员干部设立服务站,开展了“拾金不昧,手有余香”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累计为失主寻回失物近百件。二是开展社区服务,强化青年责任。3•15期间,党员和大学生骨干协助大庆市消费者协会深入黎明社区、新村九区、十区几个小区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和咨询活动,受到了小区业户的赞扬和好评。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小组、外语俱乐部、义务电脑服务社等学术科技型小组,利用业余时间深入黎明社区、开发区等地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为居民义务培训计算机入门知识,帮助居民义务安装计算机系统、硬件组装,并处理计算机常见问题。每逢节假日,青年志愿者们和学生党员都组织团队来到大庆市福利家园帮助打扫卫生,与老人们话家常,送上精彩的文艺节目,为老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三是开展下乡服务,拓展青年视野。积极开展科技文化“三下乡”活动,组织学生党员和学生骨干到周边县镇及农村中小学,进行文艺演出,举办知识讲座,与中小学生结成“一帮一”帮扶对子,帮他们辅导答疑。4月11日,组织土木工程专业青年党员赴林甸县为乡镇村庄开展规划设计,通过现场实地考察,掌握村庄现阶段的占地分配情况、人口规模、全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庄未来发展方向等相关具体情况,义务为27个村庄做出了涵盖住房、医疗所、学校、农场、道路、绿化等整体规划和个别单体的建筑设计方案,为林甸县新农村建设和泥草房改造提供了帮助。四是开展公益服务,提高青年境界。组建了大学生爱心小组、大学生礼仪队、大学生环保小组、无偿献血服务队等20多个社会公益小组,积极开展爱心奉献、环保宣传、无偿献血、法律宣讲、礼仪服务等活动100多项。学校每年还选派70余名品学兼优的大学生骨干,到邻近的大庆市祥阁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与中小学生深入交流,为他们讲大学、讲人生、讲学习、讲做人,受到了校领导、学生家长和同学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