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东北网黑龙江  >  地方新闻  >  齐齐哈尔
搜 索
湿地吸纳乌裕尔河洪流 扎龙重现鹤乡神韵
2009-07-04 14:46:24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张同 荆天旭
关注东北网
微博
Qzone

  乌裕尔河水位暴涨

  扎龙湿地水量充沛

  东北网7月4日讯  连续近一个月的降雨,使齐齐哈尔境内的乌裕尔河水位暴涨。3日,扎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李长友告诉记者,乌裕尔河洪水的“龙头”已经进入扎龙湿地,就目前的水量看,扎龙湿地两年内都不会缺水了。进入汛期如果还有这样的补水,那么将对湿地恢复带来更大益处。他兴奋地说:我们盼水已经盼了十年了,终于给盼来了。

  涝洼地景观重现

  1日,记者来到了乌裕尔河富裕段位于碾北公路附近的一个河汊,看到乌裕尔河河水已经漫出河道,形成了方圆几十公里的河沼湿地。在一个高岗下,一位村民从船上拉下了两个鱼筐,里面都是指头长的小杂鱼。村民说:“我们家的菜地全被淹了,我就是在菜地上下的网,这些日子每天都能捕上两筐鱼来,这景象可是十几年都见不着了。以前这里也有苇塘,可是范围越来越小,鱼也不多。”

  记者了解到,乌裕尔河位于我省西部,是省内最大的内陆河,正是由于这条河的洪泛才形成了扎龙湿地。这条河曾名为“呼雨哩”、“呼裕尔河”,为女真语语音,意思是涝洼地。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乌裕尔河下游还有200多万公顷的芦苇沼泽,但目前扎龙保护区只有21万公顷的沼泽湿地。齐市客运站的工作人员称:“目前这种景象,只有三四十年前才能看到,非常壮美。”

  两年内不会缺水

  2日,记者乘车穿行扎龙湿地的西南部,看到湿地苇荡一望无垠、沟塘密布。李长友告诉记者,这些年乌裕尔河河水排水量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6.8亿立方米降到0.4亿立方米,加之近几年连续大旱,导致河水断流,扎龙湿地逐渐变小,影响了丹顶鹤等珍稀水鸟的栖息繁殖。

  据介绍,在扎龙沼泽中生长着鲫鱼、鲤鱼、泥鳅等46种鱼类,它们是丹顶鹤的主要食物来源。由于缺水,鱼类资源日益枯竭,捕捞量仅为高产时的二百分之一,许多鹤类等水禽也因为水干鱼少不得不“搬家”。李长友说,今年6月前,齐市地区一直闹旱情,扎龙湿地也干了底,开春时补的水眼看又要见底了,后来就出现了连续降雨,这几天乌裕尔河洪水的“龙头”已经进入湿地,扎龙湿地两年不会缺水了。

  水后尽展鹤乡神韵

  记者了解到,除了连续降雨和乌裕尔河大水的补充外,我省对扎龙湿地每年200万元的补水资金也已到位,扎龙湿地不会再干底了。李长友告诉记者,扎龙湿地里有鱼类46种,昆虫277种,鸟类260种,兽类21种,水禽有120多种,占全国的半数以上。水后这里尽展鹤乡的神韵,大家可以尽情地来观看丹顶鹤、白枕鹤、白头鹤、闺秀鹤、白鹤和灰鹤了。

  记者在行程中发现,近期我省大庆、绥化、齐齐哈尔连续降雨,不但使扎龙湿地这样的保护区尽显生机,一些已经变成盐碱地的草甸湿地、河沼湿地,甚至是被开荒的洼地,也都恢复了湿地景观,出现了大面积浅水,生长出了茂盛的苇荡。时常也会发现野鸭与水老鸹被车辆经过的声音惊得四处飞蹿,三江平原的历史自然景观,仿佛翻回了前页。

  目前,我省一些地区连降大雨,形成严重内涝,拥有大面积湿地的地区却因灾复景,充分展示了湿地的重要作用。东北林业大学的博士生导师马永胜告诉记者,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湿地参与地下水的交流,可以涵养地下水、调节地表径流,对防止干旱和洪涝都有重要影响。

责任编辑:侯巍